
[accumulate merits and virtues] 積聚仁德,多創功業
宣力之佐,皆積德累功,忠勤帝室。——魏· 高貴鄉公《改元大赦诏》
周從 後稷到 文武,積德累功世勤苦,豈知才及四代孫,心輕王業如灰土。—— 唐· 白居易《八駿圖》
“積德累功”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通過持續積累善行(德)與努力成果(功),最終實現個人或事業的成就。以下是詳細解析:
指長期積累仁德與功業,強調通過持續努力和善行來達成目标。該詞由“積德”(積累善行)和“累功”(累積功績)兩部分組成,體現道德修養與實踐行動的結合。
最早見于三國時期魏國高貴鄉公的《改元大赦诏》:“宣力之佐,皆積德累功,忠勤帝室。”。唐代白居易在《八駿圖》中亦引用:“周從後稷到文武,積德累功世勤苦”,以周朝先祖為例,說明世代積累的重要性。
例句:
“周王室從後稷到文王、武王,積德累功數代,方奠定八百年基業。” ——白居易《八駿圖》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故或用法,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積德累功是一個常用的成語,它由兩個漢字組成:積和德。積意指積累,指長時間的積累、聚集。德則意指美德、善行。累指不斷累積、增加。功則指功績、成就。因此,積德累功的意思是通過長時間的善行和積累,獲得豐碩的成果和功績。
積的部首是禾,共有七個筆畫。德的部首是彳,共有六個筆畫。
《儀禮·中庸》中有“無捐益,無加損,吾日三省吾身”這句話。而後漢代劉向撰寫的《列女傳》中,也有“弟子說:‘有人不如,不以為聞,省己以為則’”這樣的描述。這些描述中的“省己以為”可以理解為積德累功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積德累功的寫法是:積德累功。
在古代的漢字中,積德累功的寫法較為繁瑣複雜。例如,積可以寫作積、穧;德可以寫作悳、惪;累可以寫作累、纍。不同字形的運用也反映了古時候人們對于積德累功的重視和推崇。
1. 他在工作中一直積德累功,終于獲得了升職的機會。
2. 學生們要努力學習,積小德行,以積德累功。
組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近義詞:積善、善莫大于積德
反義詞:罪惡、累累積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