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積德累功的意思、積德累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積德累功的解釋

[accumulate merits and virtues] 積聚仁德,多創功業

宣力之佐,皆積德累功,忠勤帝室。——魏· 高貴鄉公《改元大赦诏》

周從 後稷到 文武,積德累功世勤苦,豈知才及四代孫,心輕王業如灰土。—— 唐· 白居易《八駿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積德累功”是漢語中表達長期行善、累積功德的傳統成語,其核心内涵可從以下角度闡釋:

一、詞義解析

該成語由“積德”與“累功”兩個動賓結構并列構成。《漢語大詞典》定義“積德”為“積累善行”,指通過持續踐行仁義之事培養道德;“累功”則強調“累積功業”,特指對社會産生積極影響的實踐成果。二者結合突顯了道德修養與濟世行為的統一性。

二、文化淵源

此語最早見于《隋書·藝術傳》,載有“帝王之興,積德累功”的治國理念,将個人德行積累與建立功業視為成就偉業的基礎。宋代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進一步引申,強調“德不孤,必有鄰”的倫理觀,揭示積善行為的社會輻射效應。

三、實踐維度

清代學者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提出“德不積不崇,功不累不著”的辯證觀,說明道德積累需要與具體實踐相結合。現代倫理學家馮友蘭在《新原人》中,将此類行為歸為“道德境界”的體現,認為其本質是通過利他行為實現精神境界的提升。

四、社會價值

《禮記·大學》中“德者本也”的論斷,奠定了該成語在中華文化中的價值根基。當代社會學家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分析,此類成語承載着“差序格局”社會裡維系人際關系的倫理功能,至今仍具有引導向善的社會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積德累功”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通過持續積累善行(德)與努力成果(功),最終實現個人或事業的成就。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長期積累仁德與功業,強調通過持續努力和善行來達成目标。該詞由“積德”(積累善行)和“累功”(累積功績)兩部分組成,體現道德修養與實踐行動的結合。


二、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三國時期魏國高貴鄉公的《改元大赦诏》:“宣力之佐,皆積德累功,忠勤帝室。”。唐代白居易在《八駿圖》中亦引用:“周從後稷到文武,積德累功世勤苦”,以周朝先祖為例,說明世代積累的重要性。


三、深層内涵

  1. 道德與行動并重
    “德”指善行與仁心,“功”指實際成就,二者需同步積累。如《改元大赦诏》中表彰忠臣,既肯定其德行,也強調功績。
  2. 長期性與持續性
    如道教文獻提到“日日積德,日日累功”,修成天仙需完成1300件善事,地仙需300件,凸顯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四、使用場景


五、相關詞彙

例句:
“周王室從後稷到文王、武王,積德累功數代,方奠定八百年基業。” ——白居易《八駿圖》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故或用法,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阿丘百姓邊府薄暗才疏志大猝暴點汙雕除凋殲地神都知頓利阨曲梵梵封鎖線分紅伏屬各種各樣挂鈎廣被龜山國立颔聯泓邃火線簡廸匠師煎罵及身鸠僝軍帑磊浪不羁嶺南零用龍爪槐冒率馬上看花磨兜鞬拿訛頭磐互敲骨榨髓親習趨赴踆躔裙刀三真經瑟踧折檻慎靜四海飄零天井窯甜滋滋屯毛不辨鼃音閏位未笄蔚為大觀物變毋已下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