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寄藏的意思、寄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寄藏的解釋

(1).謂依制遷神主而藏于祖廟。《禮記·祭法》“去祧為壇” 唐 孔穎達 疏:“若是昭行,寄藏 武王 祧;若是穆行,即寄藏 文王 祧。不得四時而祭之。”

(2).猶貯藏。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來書雲:元神、元氣、元精必各有寄藏發生之處,又有真陰之精、真陽之氣雲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寄藏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将物品暫時寄存或隱藏于他處,強調依托外部空間或他人進行保管或隱匿的行為。以下從詞典釋義、字源分析與用例角度詳細闡釋:


一、核心釋義

  1. 寄存并隱藏

    指将物品托付給他人或特定場所保管,同時帶有隱蔽性質,避免被輕易發現。

    例: “将貴重珠寶寄藏于友人家中,以防盜匪劫掠。”

  2. 暫時性托付保管

    隱含物品所有權未轉移,僅為短期存放,需在適當時機取回。

    例: “亂世中百姓常将家産寄藏于寺廟,待時局穩定後取用。”


二、字源解析


三、古籍用例佐證

  1. 《後漢書·卷六十四》:

    “民有財産寄藏者,皆敕還之。”

    描述官府命令歸還百姓寄存隱藏的財物,體現“寄藏”的保管與隱匿屬性。

    (來源:《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2. 蘇轼《與章子厚書》:

    “書畫寄藏友人處,恐其遺失。”

    反映文人将珍貴物品托付他人保管時的憂慮,印證“寄藏”的臨時性與風險性。

    (來源:《蘇轼文集》卷五十五)


四、現代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定義為“寄存隱藏”,強調物品的隱蔽存放狀态。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未單列詞條,但“寄”釋為“托付”,“藏”釋為“躲藏、儲存”,組合義自洽。

    (來源:商務印書館)


五、語義關聯詞對比

詞語 核心差異
寄放 僅強調托付保管,無隱蔽意圖
藏匿 側重主動隱藏,未必依托他者
寄藏 兼具“托付他處”與“隱蔽保存”

“寄藏”是依托外部力量實現隱蔽保管的行為,需滿足三個條件:

① 物品所有權不變;

② 存放地點為他人領域或特定場所;

③ 存放過程具有隱匿性質。

網絡擴展解釋

“寄藏”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層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遷神主于祖廟
    指古代祭祀制度中,将逝者的神主牌位依禮制遷移并存放于祖廟。這一含義源自《禮記·祭法》的注釋,唐代孔穎達提到“若是昭行,寄藏武王祧;若是穆行,即寄藏文王祧”,體現了宗法制度中“昭穆”排列的規則。

  2. 貯藏、寄存
    廣義上表示物品或抽象事物的儲存。例如明代王守仁在《傳習錄》中讨論“元神、元氣、元精”時,提到“寄藏發生之處”,此處“寄藏”指精氣的蘊藏狀态。

二、結構與用法

三、示例參考

别人正在浏覽...

别籍異財兵要地志岑銳剗草除根崇化黜放爨龍顔碑飯囊酒甕發語辭飛镝風噤楓葉俯瞰幹戾革職留任閨行寒泉岡豪厘強嘴拗舌檢譜角觝矯翰酵素句讀劇權款狀拉客樂棚連霄遼城獵圍龍骞倫魁鹿皮公密斯脫内斜視牛馬走歐洲美元偏柎平頭僻脫敲骨吸髓啓蒙穹阊柔荏善逝贍洲事略始年樞機伺晨送駕天海偷榮屠剪讬旨緯象毋何下年系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