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家食的意思、家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家食的解釋

(1).賦閑,不食公家俸祿。《易·大畜》:“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孔穎達 疏:“‘不家食吉’者,已有大畜之資,當使養順賢人,不使賢人在家自食,如此乃吉也。” 宋 張端義 《貴耳集》卷下:“後 仲遠 作相, 宗卿 家食十年。” 明 宋濂 《同公塔銘》:“今家食多暇,據狀所書,推原傳授行業之詳而為銘文。”《醒世恒言·馬當神風送滕王閣》:“子有如此清才,何不進取,身達青雲之上;而因於家食,受此旅況之凄涼乎?”

(2).家中之食。 漢 焦贛 《易林·無妄之訟》:“不耕而獲,家食不給。” 明 李東陽 《祭孔氏女文》:“我有官酒,汝不復觴;我有家食,汝不復嘗;籲其逝也,何日而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家食”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賦閑在家,不擔任公職

這一含義源自《易經·大畜卦》的“不家食,吉”,指賢人不該在家自食其力,而應被國家任用,享受俸祿。若“家食”則意味着未出仕或賦閑狀态。例如:

二、家中的食物

字面指家庭日常飲食,如漢代焦贛《易林》中“家食不給”形容家中糧食不足,明代李東陽《祭孔氏女文》用“家食”表達對逝去親人共餐的懷念。

使用場景

需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不常用,多出現在古文或學術讨論中。不同文獻對其側重不同,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家食

家食是一個可以指代家庭飲食的詞語,其中“家”指的是家庭、親屬關系,而“食”則指的是飲食、飯食。

拆分部首和筆畫

《康熙字典》将家食的部首分别歸為“宀”和“食”,其中“宀”為房屋的意思,而“食”則表示飲食。根據康熙字典的編碼方式,家食的總筆畫為14,其中“宀”的筆畫為3,而“食”的筆畫為9。

來源與繁體

家食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飲食文化。在古代,家庭成員共同進餐被視為家庭團聚、親情紐帶的象征,因此“家食”這個詞逐漸形成。

在繁體字中,家食的寫法為「家食」,與簡體字寫法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家食的寫法可能會因為不同的時代而略有差異。然而,整體而言,古代對于家食的寫法和現代并無太大區别。

例句

1. 他們一家人每天晚上都會坐在餐桌旁共享美味的家食。

2. 他對各種不同的家食都有着獨特的烹饪技巧。

3. 我喜歡受到家食的溫暖和關愛。

組詞

1. 家常食品

2. 家庭飯菜

3. 家鄉美食

近義詞

1. 家常飯

2. 家庭菜肴

3. 親情餐

反義詞

1. 外食

2. 餐館食品

3. 外家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