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置膝上。喻愛重。 唐 元稹 《為蕭相國讓官表》:“伏望再移天眷,重選時英,特回加膝之恩,别受沃心之相。” 明 陳子龍 《寄吏垣張給谏訒叟》詩:“遇主方加膝,酬恩望仔肩。”參見“ 加膝墜淵 ”。
“加膝”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為“放置膝上,比喻對人的愛重或器重”。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該詞由“加”(附加)和“膝”(膝蓋)組成,字面指将人置于膝上,引申為對某人的極度重視或偏愛。例如唐代元稹在《為蕭相國讓官表》中寫道:“特回加膝之恩”,即表達君主對臣子的器重。
典故與延伸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描述上級對下級的賞識,或人際交往中的厚待,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
注意:該詞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單獨出現時通常指“器重”,但與“墜淵”連用時含義轉為貶義,需注意區分。
《加膝》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把膝蓋作為一種憑借、依靠的支持物,略顯比喻性。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對他人或某個團體的依附、依賴。
《加膝》這個詞可以通過拆分部首看出兩個部分,左邊是“力”部,右邊是“肌”部。它的總共有12個筆畫。
《加膝》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典籍《詩經》中的一首名為《蔔居》的篇章。在該篇中“加膝”被用以描述“坐依”或“坐倚”的意思,即依靠膝蓋作為支撐物。
在繁體中,《加膝》這個詞的寫法和簡體中一樣。
古代的漢字書寫與現代有所不同,所以《加膝》在古時候的寫法也有些不同。在古代,它的寫法分為兩種:一種是上下結構,上面是“蔔”字旁,下面是“示”字;另一種是由上到下書寫,上面是“蔔”字,下面是“示”字。
1. 他一直加膝于父母,為他們做出了很多貢獻。
2. 在艱難困苦的時候,隻有相互加膝,我們才能克服困難。
組詞:加倍、加冕、加工。
近義詞:依靠、倚賴。
反義詞:摒棄、獨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