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假善人的意思、假善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假善人的解釋

[bleeding heart] 顯出對受迫害者似乎非常關心的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假善人”是一個漢語成語,指表面上僞裝善良、關懷他人,實則心機深沉或心懷惡意的人。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該詞由“假善”(虛假的善意)和“人”組成,形容言行不一的虛僞者。例如:

二、行為特征

  1. 僞裝性:通過誇張的同情姿态(如流淚、激昂表态)博取信任
  2. 利己動機:可能為了獲取社會贊譽、躲避輿論壓力或謀取私利
  3. 表裡反差:典型表現為當面熱情關懷與背後冷漠算計的強烈對比

三、典故示例

《頭條問答》記載的真實案例:某村長痛失愛子後,部分村民表面避談此事以示尊重,私下卻将此作為談資取樂,這種虛僞的「避談」即為假善人行為的寫照。

四、使用場景

常用于文學批評、社會評論中,警示人們警惕「鳄魚的眼淚」式僞善者。該詞帶有較強貶義,使用時需結合具體語境。

注:該詞在《漢典》《查字典》等工具書中均有收錄,但具體出處暫無明确文獻記載。建議通過觀察長期行為而非短暫表現來識别此類人群。

網絡擴展解釋二

假善人

假善人是指表面上裝得非常善良善解,但實質上卻虛僞做作,心懷不軌的人。這類人通常表現得虛僞圓滑,經常利用假意來獲得他人的好感或信任,以達到自己的私利。

拆分部首和筆畫

假善人的首字"假",是由“亻”(人的左半部分)和“叚”(參)組成的,部首為"亻",共4劃;拼音為"jia"。第二個字"善",是由“言”(讠—省略了右邊的“讠”)和“單”(單)組成的,部首為"言",共:7劃;拼音為"shan"。第三個字"人",部首為"人",共2劃;拼音為"ren"。

來源與繁體

《假善人》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經典之一《禮記·大學》:“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遠,準于古而不責于人,如有其位而已矣。”這裡所說的"準于古而不責于人",就是指的假善人的行為。在繁體漢字中,"假善人"的拼寫為"假善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假善人的"假"字寫作"價",用的是"亻"(人的左半部分)和"介"這個字形取義形聲相近的字,表示互相抵觸、虛弱,加上左邊的"若"來表示虛假。"善"字則寫作"儃",是從"口"(嘴)和"舌"組成的,表示嘴巴能說好話,但心裡沒有真善。

例句

他常常面帶微笑,表現得很友善,但深入了解後才知道,原來他是一個假善人。

組詞

假裝、善意、善良

近義詞

僞善、虛僞、假正經

反義詞

真實、真心、真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