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utt] 腳後根
腳後跟。 明 文徵明 《跋李少卿帖》:“破卻工夫,何至隨人腳踵。就令學成 王羲之 ,祇是他人書耳。” 老舍 《老張的哲學》第二:“﹝ 孫八爺 ﹞一走一聳肩,一高提腳踵,為是顯着比本來的身量高大而尊嚴。”
“腳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和用法如下:
腳踵(拼音:jiǎo zhǒng)指人的腳後跟部位,即足部後方突出的部分。該詞既是解剖學名詞,也可在文學或成語中作為比喻使用。
字面意義
腳踵即腳後跟,是足部與小腿連接的末端,承擔支撐身體重量的功能。例如:
“小貝的腳踵,一如阿基裡斯的腳踵,成為了這個男人的緻命傷。”
比喻義
在成語或文學中,常用來比喻事物的末尾或終結階段。例如:
“何至隨人腳踵?就令學成王羲之,隻是他人書耳。”(明代文徵明《跋李少卿帖》)
“按壓腳踵底部對應生殖器的區域。”(按摩相關描述)
“孫八爺一高提腳踵,顯着比本來的身量高大。”(老舍《老張的哲學》)
如需進一步了解腳踵的解剖學細節,建議參考權威醫學資料。
腳踵是指人的腳後跟部分。
拆分部首和筆畫:腳踵的部首是⾁(肉字旁)和足(邊字旁),總共有13畫。
來源:腳踵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釋躭》一書中。《爾雅》是一本古代漢語辭書,記載了各種字詞的釋義和用法。
繁體:腳踵的繁體字是「腳踵」。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康熙字典》(一本詳細記載古代漢字的字典),古時候腳踵的寫法為「蹴」「蹵」等,這些寫法在現代漢字中已經不再使用。
例句:他腳踵受傷了,行走時有些不便。
組詞:腳踵部分還有一些常用的相關詞彙,如腳踝、腳掌等。
近義詞:腳踝、腳後跟
反義詞:腳尖、腳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