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嶕峣。山高貌。 明 王世貞 《遣吊盧柟墓》詩:“薄酹指焦嶢, 若敖 奪汝餔。”
(2).喻才能傑出。 章炳麟 《哀韓賦》:“惟 放勳 之焦嶢兮,四兇終其天祿。”
“焦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本義:山勢高聳貌
該詞最早見于《說文解字》,釋為“山高貌”,如《漢書·揚雄傳》中“泰山之高不嶕峣”即形容泰山巍峨高峻之态。相關延伸詞彙如“峣峥”(高峻)、“峣榭”(高台)等,均與“高”的意象相關。
比喻義:才能傑出
在文學作品中,“焦峣”被引申為形容人的才能卓越。例如章炳麟在《哀韓賦》中以“惟放勳之焦嶢兮”贊頌賢能之士的非凡才華。
提示: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古籍或文學性較強的語境中。
《焦峣》(jiāo yáo)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一個地名。以下是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形式、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焦峣》由部首「火」和「山」組成,火的筆畫數為4,山的筆畫數為3。
《焦峣》是一個地名,在古代的漢字書法和字義中有特定含義。《焦》表示燒烤,烤焦的意思,而《峣》則指峻峭的山峰,形容山勢險峻高聳。因此,《焦峣》指的是一個山勢險峻高聳、烤焦的地方。
《焦峣》在繁體中的寫法為「焦峣」。
在古代,字形的演變可能會有一些差異。根據古代記載,「焦峣」的古時漢字寫法為「焦嶢」,「焦」字采用了「爪」的形狀,峣則由兩個山形組成。
1. 在北方的某個地區,有一座氣勢磅礴的《焦峣》,讓人望而生畏。
2. 這片《焦峣》為遊客提供了絕佳的登山和徒步旅行機會。
焦土、焦黑、峣志、燒焦、險峻。
峭壁、高峰、險峻。
平地、低谷、平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