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澆俗的意思、澆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澆俗的解釋

猶澆風。 唐太宗 《執契靜三邊》詩:“澆俗庶反淳,替文聊就質。”《金史·肖貢傳》:“擢真才以振澆俗,核功能以理職業。”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狐諧》:“鄉中澆俗,多報富戶役,長厚者至碎破其家。”參見“ 澆風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澆俗”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澆俗”指浮薄、不淳樸的社會風氣,與“澆風”同義。該詞常用于描述需要被矯正的庸俗化社會現象,強調通過高雅言行或政策引導來改善風氣。

二、古籍用例

  1. 唐代政治理想
    唐太宗在《執契靜三邊》中寫道:“澆俗庶反淳,替文聊就質”,表達通過簡樸政策扭轉浮華風俗的願景。
  2. 金代人才選拔
    《金史·肖貢傳》提到“擢真才以振澆俗”,主張選拔賢能之士來整頓社會風氣。
  3. 清代社會批判
    蒲松齡在《聊齋志異·狐諧》中揭露“鄉中澆俗,多報富戶役”,反映當時鄉村以權勢欺壓富戶的陋習。

三、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具體古文語境理解其含義,若需深入探究,可查閱《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澆俗(jiāo sú)的意思

澆俗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的是以低俗、庸俗的言行舉止。

拆分部首和筆畫

澆俗的部首是氵(三點水),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澆俗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王守仁的《陽明集》中,後來經過使用而流傳至今。

繁體

澆俗的繁體字為澆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澆俗也有不同的寫法,例如“澆粗”、“澆脊”等,在不同的上下文中略有差異。

例句

1. 街頭巷尾充斥着澆俗的娛樂節目和低級樂趣。

2. 他的言談舉止嚴肅莊重,一點也不澆俗。

3. 這個節目在保持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能避免過于澆俗化。

組詞

澆水、澆花、澆灌、澆灑、澆鑄、澆淋

近義詞

庸俗、低俗、粗俗、媚俗

反義詞

高雅、文雅、清雅、雅俗共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