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驕縱的外戚。《後漢書·儒林傳下·楊仁》:“﹝ 顯宗 ﹞問當世政迹。 仁 對以寬和任賢,抑黜驕戚為先。”
"驕戚"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驕縱的外戚,特指古代帝王母族或妻族中因權勢膨脹而行為放縱的家族成員。該詞源自《後漢書·儒林傳下·楊仁》的典故:漢顯宗詢問政事時,楊仁提出應"抑黜驕戚為先",即主張抑制驕橫的外戚勢力。
二、字詞分解
三、使用特點 該詞屬于曆史專有詞彙,現代漢語已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籍文獻或曆史研究領域。其核心含義強調外戚因特權地位産生的跋扈行為,與"外戚幹政"等曆史現象密切相關。
相關例句: 《後漢書》載:"仁對以寬和任賢,抑黜驕戚為先。"
驕戚(jiāo qī)是一個複合詞,由兩個漢字組成,拆分部首分别是馬和戈,共有10畫。
驕戚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兵器名稱,指的是戰車上用來懸挂旗幟和告知敵我情況的裝置。後來,驕戚逐漸引申為驕傲自滿和憂傷痛苦的雙重情緒。
驕戚的繁體字為驕戚。
在古代,驕戚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馬的部分在古時稱為“馬頭”,寫作“馬”,戈的部分稱為“戈手”,寫作“戈”,拼合在一起成為“驕戚”。
1. 他因為考上了名牌大學而驕戚自滿。
2. 她聽到父親去世的消息後感到驕戚萬分。
驕然、驕陽、憂戚、憂傷、戚戚、戚然
驕傲、自滿、得意
謙虛、低調、快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