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剿取的意思、剿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剿取的解釋

抄取。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經三》:“其門弟子又蹈襲其師説各立門戶。深衷厚默,勦取道學之名以為進取之捷徑。” 清 姚鼐 《讀<司馬法><六韬>》:“今《六韜》勦取兵家之説,附之 太公 而彌鄙陋。” 清 周中孚 《鄭堂劄記》卷二:“顧取 朱笠亭 《明人詩鈔》,以為讀 明 詩之善本,孰知其所自為説大都勦取《靜志居詩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剿取(jiǎo qǔ)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語義色彩的動詞,其核心含義為通過強力奪取或抄襲他人成果,通常帶有貶義色彩。該詞由“剿”(意為剿滅、讨伐)與“取”(意為獲取)組合而成,強調以非正當或強制手段獲得某物。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礎釋義與詞源

  1. 強力奪取

    指通過武力或暴力手段強行占有他人物品或資源。例如:“匪寇剿取鄉民糧草以自足。”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7卷,第108頁。

  2. 抄襲剽竊

    引申指未經許可竊取他人的文字、創意等智力成果。例如:“此文剿取前人論述,缺乏原創性。”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658頁。


二、深層語義特征

  1. 貶義傾向

    “剿取”隱含對行為主體道德或合法性的否定,多用于批判性語境(如譴責掠奪、學術不端)。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0年,第762頁。

  2. 動作性與結果性

    強調通過主動行為達成占有目的,且結果具有強制性或非自願性。

    來源:《漢語動詞用法詞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214頁。


三、典型用例分析

例句:

“其書多剿取舊籍,鮮有創見。”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解析:此句批判著作缺乏原創性,直接抄襲前人文獻。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商務印書館, 2012.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商務印書館, 2016.
  3. 古代漢語詞典編寫組. 《古代漢語詞典》[M]. 中華書局, 2000.
  4. 孟琮等. 《漢語動詞用法詞典》[M].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
  5.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M].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5.

網絡擴展解釋

“剿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

1.基本含義

2.古籍中的用例

3.可能的延伸含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消滅敵人并奪取勝利”,但這一說法缺乏古籍文獻支撐,可能是對“剿”字單獨含義的誤推。需注意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

4.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四友齋叢說》《鄭堂劄記》等古籍原文(來源:、4、6)。

别人正在浏覽...

艾命巴幹達人白沙龍崩落苾刍不落道朝哺乘雲稠穣楚色藂林醋妒錯忤粉骨概括骾讦果谲還辟寒悸含葩鴻符惠然肯來護牆闆記過九道俱備沮遏開報寬坐酷寒闚谏蠟紅浪蘂良聚斂氣詈诘鈴钹裡正衙前矛盾律密慮弄權懦謹牉合盼盼女強烈青琴讓坐乳粥沈飲師望書袋輸氣死聲啕氣遂生添換駝腰五坊小兒纖雲析分習慣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