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敲詐勒索。《漢書·武帝紀》:“将百姓所安殊路,而撟虔吏因乘勢以侵蒸庶邪?何紛然其擾也!” 顔師古 注引 韋昭 曰:“凡稱詐為矯,強取曰虔。”一說為撓擾。參閱 王念孫 《讀書雜志·漢書四》。
(2).謂倔強任性。 章炳麟 《徐錫麟陳伯平馬宗漢傳》:“﹝ 徐錫麟 ﹞幼撟虔,器過手輒毀,父憎之。”
“挢虔”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敲詐勒索
該義項源于“挢”通“矯”(詐稱、假托)與“虔”(強取)的組合。如《漢書·武帝紀》記載:“挢虔吏因乘勢以侵蒸庶邪?”,指官吏假借權勢欺壓百姓。韋昭注:“凡稱詐為矯,強取曰虔”,進一步說明其欺詐強取的行為特征。
倔強任性
此義項結合“挢”的剛強義(如“挢然”形容剛強之态)與“虔”的勇武、強固義(如《說文解字》釋“虔”為虎行貌,引申為強健),形容人性格倔強或态度強硬。
補充說明
挢虔(jiǎo qián)是一個漢語詞語,常用形容一個人虔誠、敬畏地對待宗教信仰或神靈,指他心存敬畏,言行舉止端正。
挢(jiǎo)的拆分部首是扌(手), 是一個10畫字。
虔(qián)的拆分部首是虍(虎),是一個11畫字。
《挢虔》一詞的來源較為古老,并常用于古代文獻中,如古代詩詞、佛經等。其原義為虔敬的、敬虔恭敬的。
繁體字為「挢虔」。
在古時候,「挢虔」這個詞的寫法有所不同。一種常見的古字寫法是「〠虔」,其中「〠」是對手抓物的象形字符,表示手的意義。
1.他每天早晚都虔誠地祈禱,展現出深深的挢虔之心。
2.她對待信仰始終持有一種挢虔敬畏的态度。
挢虔沒有常見的組詞。可以根據不同語境和需要,使用其他詞語進行搭配表達。
虔誠、敬虔、虔敬、恭敬。
不虔敬、不恭敬、不敬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