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枯萎卷縮。燋,通“ 焦 ”。 唐 李商隱 《行次西郊作一百韻》:“又若夏苦熱,燋卷無芳津。”亦指枯萎卷縮的植物。 唐 杜甫 《雨》詩:“皇天德澤降,燋卷有生意。”
“燋卷”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植物因幹旱或高溫而枯萎卷縮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讀音與基本含義
二、字詞解析
三、文學用例 該詞常見于古詩文中,例如:
四、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古典文學研究或詩詞賞析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意象。例如描述幹旱災害時,可用“燋卷”增強文學性。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卷”的其他讀音(如juǎn)或引申義,可參考相關字詞典。
《燋卷》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炙烤的卷子或卷餅。這是一個形容詞加名詞的組合詞,燋有炙烤的意思,卷就是卷子或卷餅的意思。
《燋卷》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火(火部)和巻(卷部),火部表示與火相關的意義,卷部表示與卷相關的意義。
根據《漢字拆字查詢表》的記錄,燋卷的總筆畫數為14畫。火部的筆畫數為4畫,巻部的筆畫數為10畫。
燋卷一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它既可以指代具體的烤制卷子,也可以用來形容色彩豔麗、香氣撲鼻的食物。
在繁體字中,燋卷的寫法為「燒捲」,采用了「燒」的寫法,表示燒制或烤制的意思,「捲」表示卷的意思。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燋卷的古體字為「燄卷」。其中,「燄」表示烈火或燃燒的意思,「卷」表示卷曲或卷成一團的意思。
1. 他去街上吃了一份燋卷,覺得非常美味。
2. 這家小店的燋卷特别好吃,每天都有很多人排隊等着買。
組詞:燋火、千層燋卷、蛋燋卷。
近義詞:烤卷、烤包子、烤饅頭、烤餅。
反義詞:涼卷、冷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