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皦絜 ”。明亮潔白。 三國 魏 阮籍 《清思賦》:“冰心玉質,則皦潔思存。” 南朝 宋 顔延之 《歸鴻》詩:“皦潔登雲侶,連綿千裡飛。” 南朝 宋 謝惠連 《雪賦》:“至夫繽紛繁騖之貌,皓汗皦絜之儀。”
“皦潔”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ǎo jié,主要用于形容事物明亮而潔白 的狀态,帶有古典文學色彩。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皦”指明亮、清晰(如《論語》中“皦如也”形容聲音明亮);“潔”表示潔淨、無瑕。組合後,“皦潔”強調物體或場景既明亮又純淨,如月光、玉石等。例如:“夜色中,皦潔的月光灑滿庭院。”
異體寫法與用法
該詞亦可寫作“皦絜”,多用于詩文或正式語境,如“皦潔的雪峰映着朝陽”。其近義詞包括“皎潔”“皓潔”,但“皦”字更凸顯光亮的質感。
文學意象
古人常用“皦潔”營造清冷高遠的意境,如描繪星辰、霜雪或品德高潔之人。例如明代詩詞:“冰心皦潔,玉質堅剛。”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查字典等權威辭書。
皦潔(jiǎo jié)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光潔明亮。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白”和“水”。其中,“白”指的是顔色白色,而“水”則表示清澈明亮的意思。
皦潔的部首拆分如下:
白(bái):由兩個筆畫組成,先撇再撇。
水(shuǐ):由四個筆畫組成,分别為豎、捺、捺、捺。
皦潔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用于形容事物清澈明亮、光潔如新的狀态。繁體字“皦潔”則是對該詞的繁體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皦潔的寫法稍有不同。其中,“皦”的古漢字寫法是“糸”加上“白”,表示細長而有光澤的白絲。而“潔”的古漢字寫法是“氵”加上“皆”,表示清水。
以下是關于皦潔的例句:
1. 他們的笑容皓潔如白雪,令人陶醉。
2. 清晨的陽光照在湖面上,湖水顯得格外皎潔。
皦潔的組詞有:“皓皓潔潔”、“皓月潔白”等。它與“潔淨”、“幹淨”等詞語近義,可以用來形容清澈明亮、幹淨整潔的事物。與“渾濁”、“髒污”等詞語則為反義詞,用來描述不幹淨或不清澈的狀态。
綜上所述,皦潔是一個表示光潔明亮狀态的詞語,它拆分的部首是“白”和“水”,來源于古代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皦”的寫法是“糸”加上“白”,而“潔”的寫法是“氵”加上“皆”。皦潔的組詞有“皓皓潔潔”、“皓月潔白”,與“潔淨”、“幹淨”為近義詞,與“渾濁”、“髒污”為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