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回環曲折。《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穹隆雲撓,蜿灗膠戾。” 司馬貞 索隱引 司馬彪 曰:“蜿灗,展轉也;膠戾,邪曲也。”《漢書·司馬相如傳上》、《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作“宛潬膠盭”。《文選·木華<海賦>》:“狀如天輪膠戾而激轉。” 呂向 注:“膠戾,環旋貌。”
(2).乖戾。《漢書·劉向傳》:“朝臣舛午,膠戾乖剌,更相讒愬,轉相是非。” 顔師古 注:“言志意不和,各相違背。”
“膠戾”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回環曲折
形容事物形态或路徑的彎曲、環繞狀态。例如《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蜿灗膠戾”描述地形蜿蜒曲折,司馬貞索隱解釋為“邪曲”。木華《海賦》中“天輪膠戾而激轉”則用其形容水流的旋轉回環。
性情乖戾
指人的性格暴躁、易怒或行為違背常理。如《漢書·劉向傳》記載“朝臣舛午,膠戾乖剌”,顔師古注為“志意不和,各相違背”。
文學描寫
多用于古籍中描述自然景觀或人物性格。例如《上林賦》中的“宛潬膠盭”(同“膠戾”),以及《海賦》的環旋比喻。
人際描述
形容人際關系或性格矛盾,如《劉向傳》中群臣因意見不合而“膠戾乖剌”。
二者結合後,既可用于具象的曲折形态,也可表達抽象的性格矛盾。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不同語境下的用法,可參考《史記》《漢書》等文獻,或通過漢典查閱詳細釋義。
膠戾(jiāo lì)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 “月”和“戈”,總共有13個筆畫。它是由月首、戈兩部分組成。
膠戾最早出現在《康熙字典》中,它是一個古代漢字,并在現代漢語中仍被廣泛使用。
在繁體字中,膠戾的寫法為「膠戾」。
在古代,膠戾的漢字寫法和現代寫法相似,也是由月首、戈兩部分組成。漢字的書寫形式在演變中有所改變,但膠戾的基本形狀并未發生改變。
1. 他的臉上洋溢着膠戾的笑容,讓人感到溫暖。
2. 這部電影充滿了膠戾的氣氛,讓人不禁思緒萬千。
3. 媽媽用食物傳遞膠戾的愛,讓我們充滿了幸福感。
膠戾可以作為一個部分組詞,與其他字搭配使用,例如:
1. 膠盆:指用來盛放膠水的容器。
2. 戰勝:克服困難,取得勝利。
3. 勝利:打敗對手,取得勝利。
4. 膠囊:裝有藥物或其他物質的小容器。
膠戾的近義詞有:
1. 笑容:臉部表情愉悅的樣子。
2. 歡快:形容心情愉快,充滿喜悅。
3. 溫暖:給人以安慰和舒適感覺。
4. 幸福:指生活中充滿喜悅和滿足。
膠戾的反義詞有:
1. 陰郁:心情低落,沒有光明。
2. 憂傷:内心悲痛,情緒低落。
3. 冷漠:對他人無感情,沒有熱情。
4. 痛苦:身體或精神上的不舒適和痛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