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菅的意思、編菅的詳細解釋
編菅的解釋
蓋屋的茅苫。《左傳·昭公二十七年》:“或取一編菅焉,或取一秉稈焉,國人投之,遂弗爇也。” 杜預 注:“編菅,苫也。” 孔穎達 疏:“ 李巡 曰:‘編菅以覆屋曰苫。’ 郭璞 曰:‘白茅苫也,是編菅為苦也。’” 唐 王維 《京兆尹張公德政碑》:“惟 涇 有防,比歲多決,近縣疲於力役,他山匱於度材。公命刮朽壤,墳巨石,辦大木,去編菅,其始告勞,乃終有慶。”
詞語分解
- 編的解釋 編 (編) ā 用細條或帶形的東西交叉組織起來:編結。編織。編紮。 按一定的原則、規則或次序來組織或排列:編排。編目(編制目錄或指已編成的目錄)。編次。編年。編訂。編配。編碼。 把材料加以適當的組織排
- 菅的解釋 菅 ā 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山坡草地。很堅韌,可做炊帚、刷子等。杆、葉可作造紙原料:草菅人命。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編菅”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以下要點解釋:
一、基本釋義
“編菅”指用菅草編織成的覆蓋物,主要用于古代房屋屋頂的鋪設,即“蓋屋的茅苫”。其中:
- 編:表示編織、編結的動作;
- 菅:指禾本科草本植物,葉子細長堅韌,常用于制作草席、刷子等。
二、文獻出處與用法
- 《左傳·昭公二十七年》記載:“或取一編菅焉,或取一秉稈焉”,杜預注釋“編菅”為“苫”(即茅草屋頂)。
- 唐代王維《京兆尹張公德政碑》中提到“他山匮於度材”,側面反映菅草作為建築材料的實用性。
三、相關延伸
- 菅的植物特性:菅草(學名:Themeda gigantea)耐旱且纖維強韌,古代常替代麻類使用,如編草鞋(菅菲)、盛器(菅筲)等。
- 成語關聯:成語“草菅人命”中的“菅”即此植物,比喻輕視人命如草芥。
四、注意事項
- 字形辨析:注意“菅”(jiān)與“管”(guǎn)的區别,二者形近但音義不同。
- 現代使用:該詞屬古語,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文獻或成語。
如需進一步了解菅草的具體形态或古代建築工藝,可參考植物學資料或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編菅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編菅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編織稻秧或麥秧的繩索網。這個詞可以形容人們在農田裡用稻秧或麥秧編織繩索網以便固定作物的生長。
拆分部首和筆畫:
編菅這個詞的部首是⺡(艹)和⺌(竹),整個詞共有9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編菅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農耕社會。在農田中,人們用青色的麥秧或稻秧編織繩索網,用于固定農作物的生長。相傳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這本古代辭書中。在繁體字中,編菅的寫法為「編菅」。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編菅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這兩個字的構字規律較為簡單,前面的部首⺡表示植物的本義,後面的部首⺌表示竹子的本義,整體意為編織稻秧或麥秧的網。
例句:
1. 農民們忙着編菅,為稻田做好支撐工作。
2. 他們細心地編菅,以保護農田裡的莊稼。
組詞:
編菅有以下組詞:
1. 編繩:指編織繩子的行為或方法。
2. 菅席:指采用菅草編制而成的席子。
3. 菅床:指用菅草搭建起來的睡床或床闆。
近義詞:
編菅的近義詞包括編繩、織網、編籃等,它們都是描述編織式樣和工具的詞語。
反義詞:
編菅的反義詞為解菅,解菅意指拆除編織的繩索網。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問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