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焚桂折的意思、椒焚桂折的詳細解釋
椒焚桂折的解釋
比喻仁人志士被殘害。 魯迅 《集外集·<送O.E.君攜蘭歸國>詩》:“椒焚桂折佳人老,獨托幽巖展素心。”參見“ 椒桂 ”。
詞語分解
- 椒的解釋 椒 ā 〔花椒〕a.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果實球形,暗紅色,種子黑色,可供藥用或調味;b.這種植物的果實,簡稱“椒”,如“椒鹽”。“椒酒”。“椒桂”(常用來喻賢人)。 〔胡椒〕a.常綠藤本植物,果實球形,
- 桂折的解釋 .桂枝折斷。喻品德高尚的人亡故。 北周 庾信 《周安昌公夫人鄭氏墓志銘》:“ 巴水 幽咽,猿鳴斷絶。月落珠傷,春枯桂折。”.折桂。喻登科及第。 唐 白居易 《東都冬日會諸同聲宴鄭家林亭》詩:“桂折
網絡擴展解釋
“椒焚桂折”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信息
- 拼音:jiāo fén guì zhé(注意“折”讀作zhé,非shé)
- 釋義:比喻仁人志士或賢才遭受迫害、摧殘。
- 結構:聯合式成語,由“椒焚”和“桂折”兩部分組成,均指代高潔之物被毀。
二、出處與背景
- 最早出處:魯迅《集外集·<送O.E.君攜蘭歸國>詩》中的詩句:“椒焚桂折佳人老,獨托幽岩展素心。”
- 背景含義:魯迅通過“椒”“桂”(象征高潔品格的植物)被焚毀、折斷,暗喻當時社會對進步人士的迫害,表達對黑暗現實的批判。
三、用法與擴展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用于描述賢才被害的語境。
- 情感色彩:含強烈惋惜與憤慨,常見于文學或曆史評述。
- 例句:
“亂世之中,椒焚桂折,多少志士仁人蒙難。”
四、相關辨析
- 近義:蘭摧玉折、玉石俱焚
- 反義:人盡其才、野無遺賢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典故,中的原文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椒焚桂折》的意思
《椒焚桂折》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情況十分凄慘,狀況極為不濟。
拆分部首和筆畫
《椒焚桂折》可以拆分為椒、焚、桂和折四個部首。
椒(jiāo)的筆畫數為12;焚(fén)的筆畫數為12;桂(guì)的筆畫數為10;折(zhé)的筆畫數為7。
來源
《椒焚桂折》來源于文學經典《紅樓夢》,在第八十八回中,賈寶玉發現黛玉越來越消瘦,于是用這個成語來形容她的情況。
繁體
《椒焚桂折》的繁體寫法為「椒焚桂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成語《椒焚桂折》的漢字寫法沒有太大變化。
例句
他生意失敗了,整個人看起來像是《椒焚桂折》。
組詞
椒鹽(jiāo yán)、桂花(guì huā)、折磨(zhé mó)。
近義詞
狀況糟糕,困境深重。
反義詞
處境舒適,形勢良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