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 驕傲 ”。
(2).桀骜不馴。 明 羅日褧 《鹹賓錄·南夷志三·三江諸夷》:“ 三江 諸夷亦 盤瓠 之後。其他在今 廣西 ,夷類最多,難以盡紀。其驕驁者,則 唐 之 西原 , 宋 之 廣源 ,今之 田州 、 大藤 是也。”
縱恣奔馳。《楚辭·遠遊》:“服偃蹇以低昂兮,驂連蜷以驕驁。” 洪興祖 補注:“驕驁,馬行縱恣也。”《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低卬天蟜,據以驕驁兮。” 司馬貞 索隱引 張揖 曰:“驕驁,縱恣也。”
“驕骜”是漢語中用于形容性格或行為特征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語義演變兩個層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驕”本義指馬背拱起、不受控制的狀态,《說文解字》訓為“馬高六尺為驕”,後引申為傲慢、放縱之意;“骜”通“傲”,《廣雅》注“骜,妄也”,強調目中無人的态度。二字連用始見于《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低卬夭蟜據以驕骜兮”,《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桀骜不馴,恣意妄為”。
二、語義分析 該詞包含三重語素特征:①生物本能性(如烈馬難以馴服的天性);②主觀對抗性(《漢書·匈奴傳》用“驕骜”描述匈奴違抗漢廷的姿态;③行為破壞性(《王力古漢語字典》指出其暗含逾越常規的負面評價。
三、語境應用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兩類語境:①具象描述(如“驕骜的野馬掙脫缰繩”);②抽象比喻(如“文人驕骜之氣”)。《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特别強調其“含貶義,多指不服管束的惡劣态度”,與中性詞“孤傲”形成語義區隔。
“驕骜”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āo ào,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綜合解析:
基本含義
擴展與古義
用法與語境
“驕骜”既包含性格上的自負,也隱含行為上的不羁,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側重點。
白鶴晾翅百騎軷祭邊頭壁塞逼似參軍參辟鈔擊絺褐刺客存亡續絶挫沮丹忱釣鼇端憂二屋裡房樂番校憤恥風靡一世符守高倉健高崔廣陵散絕龜蒙骨拾畫戟門換樣,換樣兒剿凈郊尹鞠花開路神科目坑三姑老牛破車雷氏劍路鼓鹵蝦油判事痞隔乾縮奇斤麒麟像商嵌蛇龍失俦視若無睹石蟹收憐四戶思渴蘇劇宿知塌坊條例鐵公雞外主項珠嫌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