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見卒的意思、見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見卒的解釋

現有的兵卒。《戰國策·韓策一》:“為除守徼亭鄣塞,見卒不過二十萬而已矣。”《資治通鑒·唐懿宗鹹通元年》:“時二 浙 久安,人不習戰,甲兵朽鈍,見卒不滿三百。” 宋 葉適 《上孝宗皇帝劄子》:“今營、屯、廂、禁,見卒至六十萬,羣校貴将,廪祿無算,外虛州縣,内困朝廷,蓋兵以多而遂至於弱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見卒”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曆史文獻中,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二、引證與出處

  1. 《戰國策·韓策一》
    “為除守徼亭鄣塞,見卒不過二十萬而已矣。”
    ——描述韓國當時實際兵力僅二十萬。

  2. 《資治通鑒·唐懿宗鹹通元年》
    “時二浙久安,人不習戰,甲兵朽鈍,見卒不滿三百。”
    ——說明因長期安定,浙江地區兵力薄弱。

  3. 宋·葉適《上孝宗皇帝劄子》
    “今營、屯、廂、禁,見卒至六十萬,群校貴将,廪祿無算……”
    ——批評宋代冗兵現象,實際兵力虛高。


三、近義詞與相關用法


四、現代應用

該詞屬于曆史詞彙,多用于研究古代軍事或文獻翻譯,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

如需進一步了解“卒”的其他含義(如通假字“猝”),可參考權威字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見卒

見卒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見”字是從左到右書寫的,它是一個會意字,表示一個人站在腳下,目睹着周圍的事物。而“卒”字由上下兩個部分組成,上部是象形的兵器頭盔,下部表示站立的足迹,象征着軍人的形象。

見卒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見卒」,形狀與簡體字相似,隻是筆畫結構稍有不同。

見卒是一個古代漢字,其字形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的金文。古時候,卒字的象形意義是指軍人,用來描述站在高處觀察戰況的軍士。在現代漢語中,見卒的意義擴展為指看守死者屍體的人,也包括相關的警察或保安人員。

古代漢字寫法

在古代,見卒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它分為兩個字寫成,分别是「見」和「卒」。兩個字放在一起組成一個詞語的用法,大多出現在古代文獻中。

例句

1. 老張是家裡的見卒,負責看守祖先的陵墓。

2. 警察和衛兵在墓地裡行走,像兩個見卒一樣警惕着。

組詞

1. 見證:目擊并記錄事物或事件的過程。

2. 見面:與某人碰面或相遇。

3. 見義勇為:在見到不公正或危險的情況下,果斷行動。

近義詞

1. 守屍:指看守、守護死者屍體的人。

2. 守夜:指在夜間保持警覺,看守某個地點或人物。

反義詞

1. 死者:與見卒相對,指已經去世的人。

2. 見生:與見卒相對,指看到活人。

綜上所述,見卒是由會意字“見”和象形字“卒”組成的漢字詞語,代表着看守死者屍體的人。它在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常見于相關文獻中。除了見卒之外,還有一些與其意義相近或相對的詞語,如守屍和守夜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