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謇正的意思、謇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謇正的解釋

忠貞正直。《後漢書·韋彪傳》:“又諫議之職,應用公直之士,通才謇正,有補益於朝者。”《北史·恩幸傳·徐纥》:“然性浮動,慕權利,外似謇正,内實諂諛。” 唐 獨孤及 《駁太常拟故相國江陵尹谥議》:“言褊則失其謇正,稱貞則遺其吝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謇正”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古籍文獻及權威字詞典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謇正指嚴肅正直、剛正不阿的品質,常用于形容人忠貞敢言的品性。該詞由“謇”與“正”組合而成:

文獻例證

  1. 《後漢書·韋彪傳》稱“通才謇正,有補益于朝”,指有才能且正直的人對朝廷有益。
  2. 《北史·徐纥傳》描述徐纥“外似謇正,内實谄谀”,表面正直,實則阿谀,反襯“謇正”的褒義内涵。

近義與用法

“謇正”側重内在的嚴肅與外在的直言敢谏,是古代對士大夫品德的典型贊譽。需注意語境,避免與“謇”表口吃的本義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語解釋

《謇正》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謙虛、正直、恭謹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謇正》的部首為言,總計14劃。

來源

《謇正》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鹿鳴之什·聲》中,其大意是說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保持謙虛、正直的行為。

繁體字

《謇正》的繁體字為「謇正」。

古時候漢字寫法

《謇正》的古時漢字寫法為「謇正」,與繁體字相同。

例句

1. 他平日裡言談舉止都很謇正,深受同事的尊敬。

2. 加入這個行業多年,他一直秉持着謇正的品格,赢得了客戶的信任。

組詞

1. 謇谔(謙虛誠懇,謹慎正直)

2. 謇谏(謙虛勸誡,真誠規勸)

近義詞

1. 謙虛

2. 正直

3. 恭謹

反義詞

1. 自負

2. 虛僞

3. 驕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