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言詞推薦。《漢書·張禹傳》:“ 初元 中,立皇太子,而博士 鄭寬中 以《尚書》授太子,薦言 禹 善《論語》。”《後漢書·崔駰傳》:“ 建武 初,朝廷多薦言之者, 幽州 刺史又舉 篆 賢良。” 明 張居正 《答劉虹川總憲書》:“公昔在 鄖 臺 ,有惠政,無端被誣,世所共惜,薦言屢至,召用有期。”
“薦言”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àn yán,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薦言”由“薦”和“言”組成:
廣義用法
泛指一切通過言辭進行的推薦或建議,例如為他人提供職業、學術等方面的指引。
曆史文獻中的用法
在古籍中,“薦言”特指以言辭正式舉薦人才或觀點。例如:
與“薦言”相關的近義詞包括“舉薦”“建言”,但“薦言”更側重于用言語表達推薦行為,而非單純提出意見。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漢書》《後漢書》等文獻原文。
薦言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彙,既可以指推薦的言論、建議,也可以表示值得借鑒的言辭。它是由"薦"和"言"兩個字組成。
"薦"字的部首是"艹",總共有9個筆畫;"言"字的部首是"言"本身,總共有7個筆畫。
《薦言》一詞來源于《論語·子路》中的一句描述:「子路賢于我,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薦言』其言也善。」這句話中「薦言」意為推薦的言論。
在繁體字中,「薦言」的寫法為「薦言」。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薦言」的"薦"字可能會使用另一種寫法,即将"艹"字旁改為"㐄"。
1. 他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薦言。
2. 請你聆聽着這位長者的薦言,好好領會其中的智慧。
相關的組詞包括:推薦、建議、借鑒、發言、言論。
近義詞:忠告、勸導、建議。
反義詞:诋毀、譴責、誤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