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兼味的意思、兼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兼味的解釋

兩種以上的菜肴。《穀梁傳·襄公二十四年》:“五穀不升,謂之大侵。大侵之禮,君食不兼味。” 漢 桓寬 《鹽鐵論·刺複》:“衣不重彩,食不兼味。” 唐 杜甫 《客至》詩:“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隻舊醅。” 明 何景明 《查城十五夜對月》詩:“小市無兼味,鄰家酒亦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兼味”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兩種或多種菜肴”,常形容飲食的豐盛程度。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兼”意為同時具備,“味”指食物的種類,合稱表示“不止一味菜肴”。《古代漢語詞典》進一步補充,該詞在典籍中多用于描述待客時的禮節性飲食,例如《禮記·禮器》記載:“飨禮有兼味”,強調主賓宴飲時的規格。

從語義演變角度考察,《說文解字注》指出“兼”字本義為“手持兩禾”,引申為事物并存的疊加狀态,這與“兼味”強調多種食物并置的構詞邏輯相契合。現代語言學研究中,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特别标注該詞屬于古代漢語中的“禮儀用語”,多出現在宴飲、祭祀等特定場景。

需注意的是,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在《現代漢語詞典》中仍保留其曆史釋義,并注明其常見于成語“兼味并馔”等固定搭配。在權威文獻引用方面,中華書局版《十三經注疏》中《禮記正義》對“兼味”的禮制内涵有詳細疏證,可作為深度考據的學術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兼味”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ān wèi,其基本含義指兩種以上的菜肴,常用于描述飲食的簡單或節儉。以下是詳細解釋及相關拓展:


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指一頓飯中包含多種菜肴,但更多用于形容飲食簡樸,如“食不兼味”(僅一兩種菜)。

    • 例:杜甫《客至》詩:“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隻舊醅。”(因離集市遠,待客隻有簡單飯菜;家貧隻能用舊釀的酒。)
  2. 曆史背景
    古代文獻中,“兼味”常與節儉美德關聯。例如:

    • 《北史·長孫道生傳》提到其“衣不華飾,食不兼味”;
    • 《鹽鐵論》記載“衣不重彩,食不兼味”,均強調生活樸素。

延伸用法

部分現代解釋将“兼味”引申為事物具有多種特點或味道,但這一用法較少見,且多屬文學化表達,需結合語境理解。


典型例句

  1. 鄧散木誤以為“盤餐無兼味,客無下箸處”(誤認為飯菜簡單,客人無從下筷)。
  2. 西幫商人講究節儉,“食不兼味”被視為持家之道。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穀梁傳》《鹽鐵論》等古籍,或杜甫、何景明等詩人的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柏台辬華飽載倍祿本分滄浪君殘荼參咨敕厲丹英打泡遞盜抵轹獨拔惡行煩察販交買名蜂附雲集膚末支離浮索幹脆利落耕傭公府國學生鶴杖黃序隳裂輝如貨賂大行翦刀草交刀解典鋪紀綱地輯志協力沮敗力索流離轉徙路德露槿悶海愁山諾諾丕功毗沙蒲節蹼趾潛襲繕守盛從沈族投磚屠剪刓弱桅頂猥僻畏棄崴子握機毋或侮手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