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委托。《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四:“感蒙不棄,若有見托,必當盡心。”
“見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委托,常見于古典文學或正式語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見托”指接受或受到他人的委托,強調受托方被賦予責任或任務。其中“見”表被動,相當于“被”;“托”即托付、委托。例如《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四:“若有見托,必當盡心”,意為“若被委托,必定竭力完成”。
古典文獻引用
近義詞與關聯詞
近義詞包括委托、囑托、托付等,均含“将事務交予他人處理”之意。反義詞則如“自決”“獨攬”等。
現代使用場景
現代漢語中,“見托”較少使用,多出現在古文研究或特定書面表達中。日常交流更常用“委托”“拜托”等替代詞彙。
權威來源建議
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注釋(如、2、5),以獲取更精準的語義和語境分析。
見托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見”和“托”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見”字的部首是“見”,它的總筆畫數為4。
“托”字的部首是“手”,它的總筆畫數為6。
來源:
《見托》一詞源于《左傳·襄公七年》:“向如觀戲托馔”,意為“像是在看戲一樣,忐忑不安地觀察着客人的反應”。後來逐漸演變為表示依靠、托付之意。
繁體:
在繁體字中,見托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說文解字》中采用的是古代的漢字寫法,見托的寫法分别為:“見”和“託”。
例句:
1. 他向我見托,希望我能幫他解決這個困難。
2. 那個小男孩向他的父母見托,請求他們買一本新書給他。
組詞:
見證、見義勇為、見解、托管、托孤。
近義詞:
依靠、倚賴、委托、寄托。
反義詞:
獨立、自主、抛棄、放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