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奸貪”。1.邪6*惡貪賄。《後漢書·陳寵傳》:“ 西州 豪右并兼,吏多姦貪,訴訟日百數。”《資治通鑒·唐則天後長安元年》:“天官侍郎 安平 崔玄暐 ,性介直,未嘗請謁。執政惡之,改文昌左丞。月餘,太後謂 玄暐 曰:‘自卿改官以來,聞令史設齋自慶。此欲盛為姦貪耳;今還卿舊任。’”
(2).指以非法手段取利。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資政新篇》:“商賈指東説西,皆為奸貪詭譎。”
(3).指邪6*惡貪賄的官吏。 元 曹伯啟 《休日陪漢陽諸名公登秋興亭觞詠》:“知音更有驄馬客,威稜坐可懲奸貪。”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六章:“目前奸貪橫行,公道淪喪,誰肯仗義執言?”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奸貪漢語 快速查詢。
“奸貪”是一個漢語詞彙,結合“奸”與“貪”的雙重含義,通常用來描述人性或行為的負面特質。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奸貪”由“奸”(狡詐、虛僞)和“貪”(貪婪、不知足)組成,形容以不正當手段謀取私利且貪得無厭的行為或人。其核心是“心術不正”與“欲望無度”的結合。
行為層面(見于曆史與法律語境)
人物指向
道德批判
該詞常帶有強烈貶義,強調對“不擇手段”和“損害他人利益”的譴責,如“謀人財害人命,奸貪枉法任你焚香也無益”。
若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後漢書》《資治通鑒》等文獻,或查看上述來源中的具體内容。
奸貪是一個常用詞彙,形容一個人行為不誠實、不正直或者貪婪的特點。他們常常以不道德的手段追求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的感受或權益。
《奸貪》這個詞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奸和貪。奸部首(女媟)有8個筆畫,貪部首(貝)有7個筆畫。
奸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并有兩種解釋,一是指背離正道,不正直;二是指乖巧,機智。貪字最初的本義是指口飯胃糧的共用字,後來引申為貪婪的意思。奸貪結合在一起,表示一個人行為不正直且貪婪。
《奸貪》的繁體字為「奸貪」。
在古代,奸字的寫法為「女愆」,貪字的寫法為「貪」。
1. 他為了自己的利益,采取了奸貪的手段。
2. 這個人奸貪成性,無論是在商業還是在家庭中都飽受诟病。
奸詐、奸猾、奸佞、貪婪、貪欲、貪求
奸狡、奸邪、貪心、貪得無厭
忠誠、正直、公正、坦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