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台名。在 湖北省 江陵縣 東。 楚昭王 出遊,留夫人 漸台 之上。 江 水大至,台崩,夫人流而死。參閱 漢 劉向 《列女傳·楚昭貞姜》。
(2).台名。在 陝西省 長安縣 。 漢武帝 作 建章宮 , 太液池 中有 漸台 ,高二十馀丈,台址在水中,故名。 漢 末 劉玄 兵從 宣平門 入, 王莽 逃至 漸台 上,為衆兵所殺。參閱《漢書·郊祀志下》、《王莽傳下》,《三輔黃圖·台榭》。
(3).星名,在織女星旁。《隋書·天文志上》:“東足四星曰漸臺,臨水之臺也。”
“漸台”一詞在曆史文獻和天文學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湖北江陵漸台
位于湖北省江陵縣東,是春秋時期楚昭王所建。據《列女傳·楚昭貞姜》記載,楚昭王夫人因洪水導緻台崩而亡。
陝西長安漸台
位于漢武帝修建的建章宮太液池中,高二十餘丈,因台基在水中得名。東漢末年,王莽逃至此台後被起義軍所殺,見于《漢書·郊祀志》《三輔黃圖》等記載。
漸台星
古代星官名,屬織女星旁的四顆星,象征“臨水之台”。《隋書·天文志》載:“東足四星曰漸台,臨水之臺也。”現代天文學中,“漸台二”指天琴座β型變星,是著名的食變星。
“漸”字本義為“浸染、逐步發展”(如“漸入佳境”),在“漸台”中可能暗喻台基與水的關聯(如浸水而建或臨水位置)。
若需進一步了解曆史事件或天文細節,可查閱《列女傳》《漢書》或《隋書·天文志》等原始文獻。
漸台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可以拆分為“漸”和“台”兩個部分。
“漸”的部首是水,總共有12畫。它的繁體字是「漸」,在古代漢字中寫作「漸」。這個字源于水流漸進、趨向某種狀态的意思,表示逐漸變化或發展。
“台”的部首是土,共有5畫。它的繁體字也是「臺」,在古代漢字中寫作「臺」或「颱」。它的本義是指台地,也引申為高起的地方或平台,形容事物的位置高或崇高。
漸台是一個漢字的組合詞,來源于古代的文學作品。它在文學上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事物逐步進入高位或曝光的過程。
以下是一個使用漸台的例句:
他通過辛勤工作和不斷學習,終于漸漸站上了人生的漸台。
與漸台相近的詞語包括逐漸、漸進、進階等。
與漸台相反的詞語則可以是衰敗、衰落、沒落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