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收并采的意思、兼收并采的詳細解釋
兼收并采的解釋
亦作“ 兼收并採 ”。廣泛收羅采用。 宋 曾鞏 《謝章學士書》:“兼收并采,不遺偏材一曲之人者,此所以無棄材也。” 宋 蘇轼 《密州到任謝執政啟》:“欲隆太平極治之風,故開兼收并採之路。” 清 王士禛 《分甘馀話》卷上:“凡此諸書,皆當兼收并採,不可以其不列學官而偏廢之。”
見“ 兼收并采 ”。
詞語分解
- 兼的解釋 兼 ā 加倍,把兩份并在一起:兼旬(兩個十天)。兼程。兼并。 同時涉及或所具有的不隻一方面:兼而有之。兼收并蓄。兼顧。兼職。兼任。兼課。 筆畫數:; 部首:丷; 筆順編號:
- 采的解釋 采 ǎ 摘取:采撷。采花。采摘。采制。 選取,搜集,開發,利用:采訪(搜集尋訪)。采納(接受意見)。采集。采伐。采購。采掘。采寫。 神色,精神:神采。精采。 同“彩”。 〔采采〕盛多的樣子。 古代指官
專業解析
"兼收并采"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指廣泛地收取、采納或采用不同方面的内容、意見或方法,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家之說,具有包容并蓄的特點。
以下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
字義分解與合成:
- 兼: 本義為一手執兩禾,引申為同時涉及或具有幾種事物、同時進行幾樁事情或占有幾樣東西。這裡指同時、一并。
- 收: 本義為逮捕、拘押,引申為聚集、接納、接受。這裡指收集、接納。
- 并: 本義為并行、并列,引申為合在一起、一齊、同時。這裡強調同時、一起。
- 采: 本義為摘取,引申為選取、采納、搜集。這裡指選取、采用。
- 合成“兼收并采”,字面意思就是一并收集、同時采納。強調的是在收集和采納時,範圍廣泛,不排斥不同來源或不同性質的事物。
-
整體釋義:
- 指廣泛地收集、采納或吸收各種不同的東西(如意見、學說、方法、風格、材料等)。
- 強調包容性、全面性、不偏頗。在吸收借鑒時,不拘泥于一家一派,而是博采衆長,兼容并包。
- 常用來形容在學術研究、藝術創作、政策制定、管理方法等方面,能夠綜合各家所長,吸取各種有益成分的态度或做法。
-
出處與用法:
- 該成語脫胎于更早的“兼收并蓄”(如韓愈《進學解》),意義相近。“兼收并采”更側重于“采”(選取、采用)的動作。
- 常用于褒義語境,形容一種開放、包容、善于學習的積極态度。例如:
- 在學術上要兼收并采各家之長,才能有所創新。
- 這部作品兼收并采了東西方藝術的精華。
- 一個好的管理者應該兼收并采員工的合理化建議。
-
近義詞:
-
反義詞:
權威性引用參考:
- 《漢語大詞典》:對“兼收并采”有明确收錄和釋義,是研究漢語詞彙的權威工具書。其定義強調“廣泛收羅采用”。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作為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也收錄了該詞條,釋義精煉準确,指“把内容不同、性質相反的東西都吸收進來”。
- 《辭海》:大型綜合性辭典,其解釋會結合詞源和用法,闡述更全面。
- 《成語大詞典》:專門收錄和解釋成語的工具書,會詳細說明其出處、演變和用法。
在現代語境中的價值:
“兼收并采”所體現的包容開放精神,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尤為重要。它鼓勵我們在文化傳承、學術研究、科技創新、社會治理等各個領域,打破壁壘,廣泛吸收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促進交流互鑒與融合發展。這種态度有助于激發創造力,推動社會進步。
網絡擴展解釋
“兼收并采”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廣泛吸納、采納各種有益的事物或觀點,強調包容性和開放性,不局限于單一來源或方式。
出處與演變
- 最早記載
出自宋代曾鞏《謝章學士書》:“兼收并采,不遺偏材一曲之人者,此所以無棄材也。”
意為廣泛收羅人才,不遺漏任何有專長的人。
- 其他文獻引用
蘇轼在《密州到任謝執政啟》中也提到“開兼收并采之路”,清代王士禛則強調對各類書籍應“兼收并采”。
用法與場景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或賓語。
- 適用領域:多用于學術研究、文化傳承或資源整合等場景,體現對多元性的尊重。例如:
“材木瓦石,兼收并采,市價騰踴。”(例句)
核心特點
- 包容性:不排斥不同觀點或事物。
- 廣泛性:涵蓋多種來源或類型。
- 實用性:強調擇優采納,避免遺漏有價值的内容。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古典文獻如《謝章學士書》或現代詞典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暴利便信粃僻觇覽撐門面瞠然自失誠心實意出君麤踈打悲阿大才刀削面伐冰乏匮飛雲掣電匪直符禁戆昧閣标漢牍洪操花精揮抹健倒近影浸淵倔強倨傲榉柳開懷兒狂癡兩朝裂帛列植毛毛蟲夢謝亭命車陪住僻見慶勉瓊粉三蕭碑贍部金折肱盛茂沈遊守靈霜包説引頌埙速勝填咽條褥萬安萬方微末溫源谷五袴謠無虞蝦胊心存芥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