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收并采的意思、兼收并采的詳細解釋
兼收并采的解釋
亦作“ 兼收并採 ”。廣泛收羅采用。 宋 曾鞏 《謝章學士書》:“兼收并采,不遺偏材一曲之人者,此所以無棄材也。” 宋 蘇轼 《密州到任謝執政啟》:“欲隆太平極治之風,故開兼收并採之路。” 清 王士禛 《分甘馀話》卷上:“凡此諸書,皆當兼收并採,不可以其不列學官而偏廢之。”
見“ 兼收并采 ”。
詞語分解
- 兼的解釋 兼 ā 加倍,把兩份并在一起:兼旬(兩個十天)。兼程。兼并。 同時涉及或所具有的不隻一方面:兼而有之。兼收并蓄。兼顧。兼職。兼任。兼課。 筆畫數:; 部首:丷; 筆順編號:
- 采的解釋 采 ǎ 摘取:采撷。采花。采摘。采制。 選取,搜集,開發,利用:采訪(搜集尋訪)。采納(接受意見)。采集。采伐。采購。采掘。采寫。 神色,精神:神采。精采。 同“彩”。 〔采采〕盛多的樣子。 古代指官
網絡擴展解釋
“兼收并采”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廣泛吸納、采納各種有益的事物或觀點,強調包容性和開放性,不局限于單一來源或方式。
出處與演變
- 最早記載
出自宋代曾鞏《謝章學士書》:“兼收并采,不遺偏材一曲之人者,此所以無棄材也。”
意為廣泛收羅人才,不遺漏任何有專長的人。
- 其他文獻引用
蘇轼在《密州到任謝執政啟》中也提到“開兼收并采之路”,清代王士禛則強調對各類書籍應“兼收并采”。
用法與場景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或賓語。
- 適用領域:多用于學術研究、文化傳承或資源整合等場景,體現對多元性的尊重。例如:
“材木瓦石,兼收并采,市價騰踴。”(例句)
核心特點
- 包容性:不排斥不同觀點或事物。
- 廣泛性:涵蓋多種來源或類型。
- 實用性:強調擇優采納,避免遺漏有價值的内容。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古典文獻如《謝章學士書》或現代詞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兼收并采的意思
兼收并采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同時接納各種優秀的事物或意見,兼容并蓄。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兼收并采的部首是八字旁,筆畫數為10畫。
來源
兼收并采最早見于《禮記·王制》:“官有兼采并蓄之制,故謂之兼收并采。”意味着政府官員應該吸納各種才能和思想,以裨益國家。
繁體
兼收并采的繁體字為「兼收并采」。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兼收并采在古代寫作「兼閼并埰」。
例句
1.這位領導一直倡導兼收并采的原則,使團隊充滿創造力和活力。
2.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應該兼收并采各種觀點,才能更準确地判斷事物。
組詞
兼容并蓄、并展、兼整
近義詞
兼納、兼收并蓄。
反義詞
排斥、拒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