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斷吞食;不斷吞并。《左傳·定公四年》:“ 吳 為封豕長蛇,以薦食上國。” 杜預 注:“薦,數也。”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永甯寺》:“天不厭亂, 胡羯 未殄,鴟鳴狼噬,薦食 河 北。” 嚴複 《原強》:“ 忽必烈 汗薦食小朝,混一華夏,南奄 身毒 ,北暨 俄羅 ,幅度之大,古未有也。”
不斷吞食;不斷吞并。薦,通“ 洊 ”。 明 唐順之 《常州新建關侯祠記》:“島酋海宄,兇遜再生,競為長蛇,薦食我 吳 ,侯靈在焉,能無怒乎?”
“薦食”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區分:
古典文獻中的核心含義(源于《左傳》)
指頻繁侵略、不斷吞并,常用于描述外族入侵或勢力擴張。
現代可能的引申誤用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拆解為“推薦+食物”,解釋為推薦美食,但缺乏古典文獻支撐,可能是對“薦”字“舉薦”義的誤植。
辨析建議:
在閱讀古文時優先采用第一種解釋,如《左傳》等戰争語境;若現代文本中出現“薦食”,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屬于引申誤用。二者實為同形異義詞,需注意區分。
薦食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艹和11畫。薦食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中國,此詞的繁體字為薦食。
在古代,薦食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薦字在古代寫作薦,字體形狀上方多有花紋點綴;食字在古代寫作飠,寫法中間有一橫,表示食物。
薦食一詞指的是向人們推薦可口的食物。這個詞常用于一些餐飲行業的推薦菜單或食譜中。
例如,我們可以用薦食來描述衆多美食中的一道特别美味的菜肴,比如:“這家餐廳的招牌菜是他們獨特的紅燒牛肉,真是一道薦食。”
- 薦菜:推薦的菜肴 - 食譜:關于食物的指導書或列表 - 饕餮:形容非常貪婪地吃東西 - 美食:美味的食物 - 口感:食物在口腔中的感受
近義詞: - 推薦:介紹或建議 - 示範:為他人提供榜樣或示範 - 推崇:對某物高度贊揚或推崇
反義詞: - 忌食:避免或禁止吃某些食物 - 饑餓:身體因長時間沒有攝入食物而感到空虛 - 厭食:對食物失去興趣或無法正常進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