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兼善天下”是一個源自儒家經典的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兼善天下”指使天下人都能得到益處,強調在個人能力或地位提升後,應廣泛造福社會。其中“兼善”意為“使大家都有好處”。
經典出處
出自《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前半句“獨善其身”指不得志時修養自身,後半句“兼善天下”則強調顯達時應承擔社會責任。
儒家思想背景
體現了孟子“推己及人”的仁政理念,主張将個人道德修養擴展至社會關懷,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脈相承。
需注意與“獨善其身”的對比:前者強調濟世,後者側重自我完善,兩者共同構成儒家“進退之道”的完整體系。
提示:如需了解該成語的具體用例或延伸讨論,可參考《孟子》原文或相關儒家思想研究文獻。
《兼善天下》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兼顧和喜愛全世界的人。它的拆分部首是兼和善,筆畫分别是4畫和12畫。
這個成語來源于《論語·衛靈公》:“其未嘗聞道,無論小大,是以讓也。於汝安乎兼善乎?”意思是說,對于沒有聽過道理的人,不管他們地位大小,應該寬容和喜愛他們。這就是“兼善天下”的由來。
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的寫法是「兼善天下」。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但《兼善天下》這個成語在古代的寫法與現在基本保持一緻。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是一個兼善天下的人,總是盡力幫助别人。”
接下來,是一些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兼容并包、兼職、兼程、善始終
近義詞:舍己為人、愛人如己、胸懷廣闊
反義詞:排外、孤立、偏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