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滅亡。 南朝 梁 裴子野 《明帝誅諸弟論》:“借使叔仲有國,猶不失配天;而他人入室,将七廟絶祀:曾是莫懷,甘心揃落。”
“揃落”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揃落”讀作jiān luò(部分網頁注音為jiǎn luò),意為“滅亡”,常用于描述國家、宗族等重大事物的消亡。
該詞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例如南朝梁裴子野《明帝誅諸弟論》中的句子:
“曾是莫懷,甘心揃落。”
意為:若(國家)被他人占據,宗廟祭祀将斷絕,最終甘願接受滅亡。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籍原文。
揃落(jiǎn luò)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東西散落、分散或散亂的樣子。
該詞的部首是扌(手)和刂(刀),部首筆畫分别是 3 和 2,總筆畫數是 6。
揃落起源于古代,最早出現在古代的《爾雅》這本字典中。
在繁體字中,揃落的寫法為「揃落」。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揃落的寫法可能略有差異,具體寫法需要根據不同的年代和地區而定。
以下是幾個例句:
一些與揃落相關的組詞包括:揃亂、揃雜、散落、分散等。
與揃落有類似意思的近義詞有:簸弄、調和、打亂。
反義詞則表示相反的意思,如:整齊、有序、井井有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