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檢诘的意思、檢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檢诘的解釋

檢查追問。《資治通鑒·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帝方自攬威權,而 質 以少主遇之,政刑慶賞,一咨容禀。擅用 湓口 、 鉤圻 米,臺符屢加檢詰,漸緻猜懼。” 胡三省 注:“檢詰,謂檢校米斛,而詰問擅用之由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檢诘是漢語中的一個複合動詞,由“檢”和“诘”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指查驗、追問或審查,常用于指對事物、行為或言論進行細緻的調查與質詢。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字義溯源與構成

  1. 檢(jiǎn)

    • 本義為查驗、約束。《說文解字》釋:“檢,書署也”,原指封存文書時加蓋印記以驗明正身,引申為審查、核查行為。
    • 例:《後漢書·周燮傳》中“檢身若不及”,即指自我約束、省察。
  2. 诘(jié)

    • 本義為追問、責問。《說文解字》載:“诘,問也”,強調通過盤問厘清真相。
    • 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中“诘朝請見”,指次日清晨請示(含追問之意)。

合成詞“檢诘”融合二者,強調通過查驗與質詢以明辨是非,常見于古代公文或正式語境。


二、具體釋義與用法

  1. 審查核實

    指對文書、賬目或事件的真實性進行系統性核查。

    例:清代官吏常需“檢诘案牍”,即逐條審閱卷宗以确認無誤。

  2. 追問追究

    針對疑點或過失進行深入質詢,要求解釋或追責。

    例:《明史·職官志》載監察禦史職責包含“檢诘百官得失”,即通過質詢監督官員行為。

  3. 辨析考訂

    用于學術或考據領域,指對文獻、史實進行嚴謹考辨。

    例:清代考據學家常“檢诘古籍異同”,比對不同版本以訂正訛誤。


三、現代使用與語境

現代漢語中,“檢诘”屬書面語,多用于法律、史學或正式文書,如:


四、權威文獻參考

  1. 《說文解字》(漢·許慎)

    對“檢”“诘”的原始釋義奠定詞義基礎。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說文解字》

  2. 《康熙字典》(清·張玉書)

    收錄“檢诘”用例,明确其複合詞結構與語境。

    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康熙字典》修訂版


“檢诘”是兼具審查、追問、考辨三重内涵的正式用語,其權威性源于古代經典與字書訓诂,適用于需嚴謹辯證的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

“檢诘”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ǎn jié,其核心含義為檢查追問,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基本定義
    “檢”指檢查、核查,“诘”意為追問、盤問。兩字組合後,表示通過詳細查證和反複詢問來核實事情的真實性或細節。

  2. 延伸含義
    該詞常用于強調對事件真相的深入追究,例如在司法調查、新聞報道或曆史研究中,通過反複查驗和質詢揭露問題或矛盾。

  3. 語境應用

    • 例句:
      “新聞記者正在對事故進行檢诘,以找出真相。”
      “臺符屢加檢诘,漸緻猜懼。”(出自《資治通鑒》,意為官方多次檢查追問,導緻猜疑)。

來源與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資治通鑒》相關章節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纩寶典寶攤冰棒部将不美布旨蠶月赤面春直代明調奏端倪可察發赈飛軿改律竿頭直上還相捍拒豪劇豪爽黑褐橫災猾棍會剿呼語簡固京甸匟床款逐老牛舐犢勒休裡手六疾館流泉路蹊麥積山石窟毛遂堕井夢裡南轲末工母氏尿布蟠纡乾貝嶔嵌認義陝甘甯商利上下一心生人婦實數受名水路私殖四左宿艾泝洄肅疏溫枕扇席卧榻之側,豈容酣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