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箋簡的意思、箋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箋簡的解釋

謂書信。 清 李漁 《閑情偶寄·器玩·箋簡》:“改名箋簡,則箋簡二字中,便有無窮本義。” 清 缪艮 《珠江名花小傳》:“數日復貽箋簡,餘辭不獲,乃得聚晤於 仁厚裡 。”

牋簡:文書。 唐 韋應物 《送陸侍禦還越》詩:“敬恭尊郡守,牋簡具州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箋簡”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具體分析:

  1. 指書信或文書
    這是較為常見的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例如:

    • 清代李漁在《閑情偶寄·器玩》中提到“改名箋簡,則箋簡二字中,便有無窮本義”,此處指代書信。
    • 唐代韋應物詩作《送陸侍禦還越》中“牋簡具州民”,則指官方文書。
  2. 作為成語,表“言辭簡練”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定義為成語,強調文字簡潔明了。例如:

    • 查字典将其解釋為“用簡單、明了的方式表達複雜的意思”,側重語言表達的凝練性。

補充說明:
“箋”本義為信紙或書信(如“便箋”“箋劄”);“簡”指竹簡或簡略的信件(如“竹簡”“簡帖”)。二者結合後,既可指書信載體,也可引申為書面表達的簡潔性。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箋簡》的意思

《箋簡》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主要有兩個意思:

  1. 指對一份文件、文獻或文章進行批注、摘要的簡要記錄,以方便閱讀和理解。
  2. 泛指概括、摘要或提煉出某事物的要點、關鍵。比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概念、一個故事或一段話的簡要描述。

拆分部首和筆畫

《箋簡》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和“⺻”,讀音為“jiān”和“jiǎn”。根據部首的不同,可以得到以下的筆畫信息:

  1. “⺮”部首,總計6畫。
  2. “⺻”部首,總計8畫。

來源

《箋簡》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漢字。在古代,學者閱讀繁雜的文獻時,常常需要做批注和筆記,以便于記憶和參考。這種批注和筆記的記錄方式就被稱為“箋”,而“簡”則指的是對原文進行簡化和概括。

繁體

《箋簡》的繁體字為「箋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對于《箋簡》來說,古時的寫法是「筧簡」。

例句

  1. 他給這本書寫了一份詳細的《箋簡》。
  2. 請給我提供一份關于這個議題的《箋簡》。

組詞

基于《箋簡》這個詞的意思,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1. 箋紙
  2. 箋記
  3. 批箋
  4. 摘箋
  5. 箋注

近義詞

與《箋簡》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批注
  2. 摘要
  3. 概括
  4. 提要
  5. 要點

反義詞

與《箋簡》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詳細
  2. 完整
  3. 詳盡
  4. 詳述
  5. 全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