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固的盔甲,銳利的兵器。比喻兵力精銳。《墨子·非攻下》:“於此為堅甲利兵,以往攻伐無罪之國。” 宋 範仲淹 《乞修京城劄子》:“六軍萬民,血屬盡在,無金城湯池可倚,無堅甲利兵可禦。”《明史·王直傳》:“國家備邊最為謹嚴。謀臣猛将,堅甲利兵,隨處充滿,且耕且守,是以久安。”亦作“ 堅甲利刃 ”。《漢書·晁錯傳》:“堅甲利刃,長短相雜。”
堅甲利兵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iān jiǎ lì bīng,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堅固的盔甲和鋒利的兵器,比喻裝備精良、戰鬥力強的軍隊。其核心含義是強調軍事力量的精銳性。
古代戰争中,“堅甲利兵”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如戰車、铠甲的發展;現代則引申為軍事技術的重要性(如坦克、戰機)。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墨子》《孟子》原文或成語詞典。
《堅甲利兵》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并且戰鬥力強大的軍隊。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士兵的訓練和裝備都非常出色,戰鬥力非常強大。
《堅甲利兵》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堅”、“甲”、“利”、“兵”四個字。
其中,“堅”字的部首是“土”,筆畫數為4;
“甲”字的部首是“田”,筆畫數為5;
“利”字的部首是“刀”,筆畫數為7;
“兵”字的部首是“丿”,筆畫數為7。
《堅甲利兵》這個成語源于《後漢書·馬援傳》:“馬起衛明時,謂備為久無害者堅甲利兵”,意思是用堅固的甲胄和利劍武器裝備的軍隊。後來,這個成語逐漸流傳開來,意義也有所擴展。
《堅甲利兵》這個成語的繁體字是「堅甲利兵」。
古時候,《堅甲利兵》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略有差異,例如:“堅”字可能寫作“堅”,“駿”字可能寫作“駿”,但整體意義并無變化。
他們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是一支真正的《堅甲利兵》。
組詞:堅決、堅定、堅韌、甲胄、甲兵、甲士、利器、利劍、兵器、兵戈。
近義詞:訓練有素的軍隊、裝備精良的軍隊。
反義詞:松散軍隊、缺乏裝備的軍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