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hortcut]∶比尋常所走的途徑更直接、更近的道路
抄便道走
(2) [sidewalk;pavement]∶供步行者使用的走道,通常設置在馬路的兩側
行人走人行便道
(3) [makeshift road]∶臨時使用的路
(1).猶即行。指拜官或受命後不必入朝謝恩,直接赴任。《史記·酷吏列傳》:“ 孝景帝 乃使使持節拜 都 為 鴈門 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從事。” 晉 陸機 《謝平原内史表》:“拘守常憲,當便道之官,不得束身奔走,稽顙城闕。”《陳書·章昭達傳》:“ 周迪 據 臨川 反,詔令 昭達 便道征之。” 宋 程大昌 《考古編·便道之官》:“‘便道’雲者,猶曰即行,不得入見也。”
(2).順路。 宋 陳鹄 《耆舊續聞》卷一:“ 蘇 言南渡之初, 朱新仲 寓居 嚴陵 ,時 汪彥章 南遷,便道過 新仲 。”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容悅》:“少頃,村老來報,昨夜大蟲連食三人。令詰之, 馮 曰:‘是必便道掠食。’” 郭沫若 《芭蕉花》:“直到母親滿了四歲,大舅赴 黃平 收屍,便道往 雲南 ,才把母親和 劉奶媽 帶回了 四川 。”
(3).近便之路。 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上》:“此河舊為運草入城便道,故又謂之 草河 。”
(4).小路,簡易的路。 杜鵬程 《夜走靈官峽》:“順着彎曲的便道走去,隨便你什麼時候仰面看,隻能看見巴掌大的一塊天。”
(5).人行道。馬路兩邊供行人走的路。如:行人請走便道。
(6).正式道路正在修建或修理時臨時使用的道路。 杜鵬程 《年青的朋友》四:“河槽裡有很多工人在開辟臨時便道。”
(7).連詞。即使。《水浒傳》第五七回:“ 呼延灼 説道:‘我有萬夫不當之勇,便道那厮們全夥都來,也待怎生!’” 明 馮夢龍 《桂枝兒·同心》:“不知幾百世修下來,與你恩愛這一場,便道更有箇妙人兒,你我也插6*他不上。”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便道漢語 快速查詢。
便道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依據權威詞典解釋歸納如下:
指為方便行人日常通行而修建的非主幹道路,通常較窄且位置便利。
例句:
“小區東側新修了一條石闆便道,居民去菜市場近了許多。”
來源: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85頁。
指因主幹道施工或堵塞時,臨時開辟的繞行路徑。
例句:
“因地鐵施工,人民路南段封閉,車輛請繞行西側便道。”
來源: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1卷,第1302頁。
在法律語境中,特指為特定目的(如通行權)設立的便捷通道。
例句:
“根據相鄰權,村民可經田間便道通行至自家耕地。”
來源:
《法律用語詞典》法律出版社,2012年,第47頁。
語義演變說明:
“便道”一詞最早見于漢代文獻,原指“近而便捷的路”(《說文解字注》),後逐漸擴展至工程、法律等專業領域,體現漢語詞彙的實用性與適應性。
"便道"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綜合搜索結果解釋如下:
一、現代常用含義
二、曆史文獻含義
三、特殊用法 在《揚州畫舫錄》等古籍中,還特指運河運輸的輔助水道。該詞在不同時代語境中含義差異較大,現代主要使用前三種含義,後兩種多見于文獻研究場景。
犴獄拔補表姐殘肢倡亂陳錫對簿否滞佛印付郵耕藝鈎斫過套還走黑土渙命箭籌建豎驕兒絞急酒觥僦寓恺風戡戮狂誖昆劇辣絲絲廖仲恺靈肉流澗離鄉背土露劾滿聽美業扪撄門卒木箋炮炙陪房鋪闆慊足青圻求仙日完宂重時間性失漏睡鄉順褶束筍送解停鞭投籤外功晩來煨罐委離危軀尾瑣攜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