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飼蠶之館。 漢 蔡邕 《漢交趾都尉胡府君夫人黃氏神诰》:“採柔桑于蠶宮,手三盆于繭館者,蓋三十年。” 宋 梅堯臣 《和孫端叟蠶具·蠶館》:“ 漢 儀後親蠶,採桑來繭館。”
“繭館”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繭館”特指古代飼蠶、處理蠶繭的官方或貴族場所,常見于皇室或官方的蠶桑活動中。例如:
漢代起,養蠶缫絲是重要的經濟活動,皇室常設“繭館”管理蠶事,皇後親自主持“親蠶”儀式,象征對農桑的重視。
現代可引申為與蠶絲生産相關的文化遺址或展示場所,但此用法較少見。
如需進一步考證文獻原文,可參考、4中提到的蔡邕、梅堯臣等古籍記載。
繭館是一個漢語詞彙,它指的是養蠶繭的場所或設施。
繭館的部首是"⺡",共有12畫。
繭館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在古代,人們會專門建造繭館用于蠶桑養蠶。由于養蠶需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所以繭館内會進行相應的調控,以确保蠶絲的質量。
繭館的繁體字為「繭館」。
在古代,繭館的字形可能與現在略有不同,但基本的意思和用法并沒有變化。
1. 農民們在繭館中耐心地養蠶,以産出優質的蠶絲。
2. 這座繭館是非常重要的,它關系到絲綢産業的發展。
1. 繭絲:由繭中取出的細絲。
2. 館長:繭館的負責人。
3. 餐館:提供飲食服務的場所。
4. 酒館:專門售賣酒類的場所。
繭房、養蠶場、蠶房。
繭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