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光顧。《南史·柳惔傳》:“賢子俱有盛才,一日見顧,今故報禮。” 唐 李華 《詠史詩》之五:“帝言翁甚善,見顧何不早。”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莅任·馭衙役》:“適來見顧,亦金剛之流亞。”
(2).看待我,賞識我。《三國志·蜀志·黃權傳》:“大将軍 司馬宣王 深器之,問 權 曰:‘ 蜀 中有卿輩幾人?’ 權 笑而答曰:‘不圖明公見顧之重也!’”
“見顧”是一個文言詞彙,主要有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對他人的到訪或關注表示尊敬,常用于社交或文學語境。
例句:《南史·柳惔傳》中“賢子俱有盛才,一日見顧,今故報禮”,意為對方前來拜訪,自己以禮相報。現代用法如“感謝各位見顧小店”(中的造句)。
表示得到他人的重視或認可,帶有謙遜語氣。
例句:《三國志·黃權傳》中黃權回答司馬懿:“不圖明公見顧之重也!”,意為“沒想到您如此看重我”。此處“顧”引申為“關心、賞識”,強調人際間的認可。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細節,可參考《南史》《三國志》等古籍或相關詞典(如、3)。
《見顧》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漢字組成。它的意思是“看望、探望”,多用于描述探望親友或者去看望長輩的行為。
《見顧》這個詞的部首是“⺾”,即“犬旁(犬字的旁邊)”,表示與狗相關的意思。它的筆畫數目是9畫,其中“見”字是7畫,“顧”字是9畫。
“見顧”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普遍,它可追溯到古代的漢語。兩個字分别有各自的詞意,加在一起表示探望、看望。這個詞組多用于描述人們走訪親友或去看望長輩的行為,體現了中華民族重視家庭和親情的傳統價值觀。
《見顧》這個詞的繁體字形為「見顧」,除了書寫形式不同外,含義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見顧”這個詞的寫法和今天相差不遠。古代的漢字雖然有一些字形上的差異,但整體上與現代漢字相似。所以,古代人們在表達“看望、探望”的時候也使用了“見顧”這個詞。
1. 春節期間,他們相互見顧,共度了一個歡樂的假期。
2. 她定期去看望住在養老院的爺爺,用心傳遞着家庭的溫暖。
3. 哥哥忙于工作,很少有時間見顧家人。
見面、照顧、顧慮、探望、看望、問候
探訪、探視、探問
忽略、疏遠、遺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