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中央。對江邊而言。 唐 皇甫松 《浪淘沙》詞:“宿鷺眠鷗非舊浦,去年沙觜是江心。” 宋 張唐英 《蜀檮杌》卷上:“日正午,暴風起,須臾,雷電冥晦,有白魚自江心躍起,變為蛟形,騰空而去。” 鄢國培 《巴山月》第七章五:“船在江心離岸很遠,隻聽江水沖擊着船舷嘩嘩響。”
“江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指江河中央的水域,與“江邊”相對。例如鄢國培在《巴山月》中描述“船在江心離岸很遠”, 或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唯見江心秋月白”,均指江水中央的物理位置。
在成語或文化語境中,常比喻關鍵位置或核心地帶。古代船夫航行時選擇江心(因水流平穩、航道深),逐漸衍生出“重要樞紐”的象征意義。例如“江心補漏”比喻在關鍵處補救,但效果有限。
該詞偶爾也用于人名(如原林業部官員)、花名或虛構角色名,但日常使用中較少涉及。
若需進一步了解詩詞引用或地理案例,可參考上述來源中的具體文獻或地名資料。
《江心》是指江河中的中心位置,即江水的正中間部分。
《江心》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氵」和「心」。其中,「氵」是水的部首,表示與水相關的意義;「心」表示中心、内心、心靈的意義。
根據《康熙字典》的統計,「江心」一詞共有12畫。
《江心》一詞源自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木蘭辭》中的一句話:“且行船于水之中,江心甚廣。”意為在江水中心行駛,江心非常寬闊。這句話描述了木蘭在江水中行駛的情景。
在繁體字中,「江心」的寫法相同,沒有變體。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江心」的表現形式可能會有一定的差異。但基本上,都是由「氵」和「心」兩個字組成。
1. 他站在船頭,望着遠處的江心。
2. 漫步在江心之上,心曠神怡。
1. 江河:指大的水流,如長江、黃河。
2. 心靈:指人的内心深處,精神世界。
3. 中心:指事物的核心、重要位置。
1. 流域:指江河水流經過的地域範圍。
2. 溪心:指小溪的中心位置。
3. 水心:指水流的中心點。
1. 江岸:指江河邊的陸地。
2. 江面:指江河的水面。
3. 江畔:指江河邊的土地或地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