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 魏 嵇康 常鍛于大柳樹下,與親舊 呂安 、 向秀 等人清談。見《晉書·嵇康傳》。後用為思念親舊的典故。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移談講樹,就簡書筠。” 倪璠 注:“講樹,當是引高士事。《晉書》曰:‘ 嵇康 家有盛柳樹,恒居其下,親舊以雞酒往與啖,清談而已。’” 宋 宋祁 《朱舜卿歸自别墅》詩:“ 庾信 移談思講樹, 周顒 迴駕避低枝。” 清 吳偉業 《壽繼起和尚》詩:“故山東望路微茫,講樹秋風老着霜。”
關于“講樹”一詞的解釋,目前可考的資料較少。根據搜索結果中唯一提及該詞的網頁内容(),該詞源于三國時期嵇康的典故:
典故出處
《晉書·嵇康傳》記載,嵇康常在大柳樹下鍛鐵,與友人呂安、向秀等人清談論道。後人以“講樹”代指這種在樹下進行思想交流的場景,并引申為思念親友的意象。
引申含義
該詞多用于文學語境中,表達對故友或舊時光的追憶,強調自然環境中的人文交流意境。例如古詩文中可能用“講樹懷人”來寄托情感。
注意:由于相關權威文獻較少,此解釋可能存在争議。建議結合《晉書》《世說新語》等古籍原文進一步考證。關于“樹”的基礎含義(如植物、建立等),可參考其他高權威性網頁(如、)。
講樹(jiǎng shù)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以口頭形式或書面形式描述或講述樹木的品種、特征、生長環境等。
講樹的拆分部首是“讠”和“木”。其中,“讠”是指“言字旁”,表示與言語有關的意義。而“木”則是表示與木質、樹木有關的意義。
講樹的筆畫數為9畫。其中,“讠”部的筆畫數為2畫,“木”部的筆畫數為4畫,共計6畫。
講樹一詞的來源比較容易理解。其中,“講”的意思是以口頭形式或書面形式傳達信息的動作。“樹”的意思是指樹木。“講樹”的意思就是通過口頭或書面方式來描述樹木。
在繁體字中,講樹這個詞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些變化。但是“講樹”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和現代幾乎沒有什麼差别。
以下是一個關于“講樹”的例句:“他是一位植物學家,專門研究和講樹的知識。”這個句子中,“講樹”表示這位植物學家專注于描述和傳達樹木的知識。
與“講樹”相關的組詞有:“講花”、“講草”等。這些詞語都是通過相同的結構:“講+植物名稱”來表達對特定植物的描述。
與“講樹”意思相關的近義詞有:“談論樹木”、“描寫樹木”等。這些詞語都可以用來替代“講樹”,表示通過語言或文字描述樹木的特征。
“講樹”的反義詞是“不講樹”,意思是不描述或不講述樹木的品種、特征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