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武練兵。《後漢書·蔡邕傳》:“於是智者騁詐,辯者馳説,武夫奮略,戰士講鋭。” 李賢 注:“講,習也。”
“講銳”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ǎng ruì,其核心含義是習武練兵,主要用于描述軍事訓練或培養戰鬥力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拆分
文獻依據
東漢蔡邕《釋誨》中曾提到“武夫奮略,戰士講銳”,此處“講銳”直接關聯戰士的軍事訓練與士氣提升。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說文解字》或《資治通鑒》等古籍中的用例。
在漢語中,"講銳" 是一個常見的短語,意為以銳利的觀點或态度發表對某個問題的見解或意見。講銳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思維敏捷、表達犀利而成功地引起他人的注意和反思。
"講銳" 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講和銳。
講 (jiǎng),是古代的聲旁,意為表達、說話。它包括了兩個偏旁部首:讠 (yán) 和一。它的總筆畫數為讠 (4) + 一 (1) = 5。
銳 (ruì),是表示"鋒利、敏銳"的意思。它包括了兩個偏旁部首:金 (jīn) 和兌 (duì)。它的總筆畫數為金 (8) + 兌 (11) = 19。
"講銳" 這個短語的來源不甚明确。也許它最初出自于古代文人學者,描述那些在辯論或讨論中能夠以敏銳的思維和言辭來表達自己觀點的人。
在繁體字中,"講銳" 這個詞的寫法為 "講銳"。
在古代,講的寫法為 "譱" 或 "㓹",而銳的寫法為 "彑革" 或 "裵"。
1. 這位演講者用講銳的話語激勵了全場觀衆。
2. 他的講銳觀點打破了人們對傳統觀念的固有認知。
1. 銳利 (ruì lì):形容物體尖銳、敏銳。
2. 銳意 (ruì yì):形容某人急于、努力追求某事。
3. 刻銳 (kè ruì):形容筆墨或刀法極為銳利。
4. 銳變 (ruì biàn):形容某種變化突然而劇烈。
1. 一針見血 (yī zhēn jiàn xiě):形容言辭直接、切中要害。
2. 辛辣 (xīn là):形容言辭刻薄、尖刻。
3. 犀利 (xī lì):形容思維敏捷、觀點尖銳。
1. 溫和 (wēn hé):形容态度和言辭溫和、不刻薄尖銳。
2. 克制 (kè zhì):形容在言辭中克制自己的銳利觀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