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僵仆的意思、僵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僵仆的解釋

[feel stiff and fall] [身體]僵硬而倒下

詳細解釋

仆倒;倒下。 宋 蘇轍 《祭八新婦黃氏文》:“晝熱如湯,夜寒如冰,行道殭仆,居室困瘁。” 清 黃宗羲 《化安寺緣起》:“老梅殭仆,尚是數百年以上物。”


(1).倒下。《戰國策·秦策四》:“刳腹折頤,首身分離,暴骨草澤,頭顱僵仆,相望於境。” 鮑彪 注:“僵,僨;仆,倒也。” 宋 蘇轼 《墨妙亭記》:“﹝古文遺刻﹞其刻畫尚存,而僵仆斷缺於荒陂野草之間者,又皆集於此亭。” 清 施補華 《戴子高墓表》:“君聞,仰天長號,僵仆數四。”

(2).死亡。《後漢書·班超傳》:“臣 超 犬馬齒殲,常恐年衰,奄忽僵仆,孤魂棄捐。” 宋 王安石 《感事》詩:“況是交冬春,老弱就僵仆。” 清 吳偉業 《贈家侍禦雪航》詩:“扣馬忽上陳,挺身艱難際。丈夫持國是,僵仆無所避。”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僵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解釋

指身體僵硬而倒下,通常用于描述因失去意識、死亡或極度虛弱導緻的倒地狀态。例如:“突然僵仆在地”。

二、引證解釋

  1. 倒下

    • 文獻記載:《戰國策·秦策四》中提到“頭顱僵仆,相望於境”,形容戰亂中屍體橫倒的景象。
    • 蘇轼《墨妙亭記》中描述石碑“僵仆斷缺于荒陂野草之間”,指石碑傾倒于荒野。
  2. 死亡

    • 《後漢書·班超傳》中班超自述“常恐年衰,奄忽僵仆”,表達對衰老死亡的擔憂。
    • 王安石《感事》詩“老弱就僵仆”,指百姓因饑寒交迫而死亡。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用法示例

多用于書面語境,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如:“僵仆于地,不省人事”“僵仆避無可避”(清·吳偉業詩)。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句或近反義詞列表,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或漢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僵仆的意思

僵仆是一個漢字詞彙,指的是僵硬的屍體或無生氣的行屍走肉。它可以用來形容瞪大眼睛、直立行走的屍體,常常是在屍體被惡靈或巫術驅使下活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僵仆的部首是人(亻),其拆分組成是亻并列的兩個屍(⺁)。筆畫數為15畫。

來源和繁體

僵仆一詞源自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清代文言小說《聊齋志異》中。在繁體字中,僵仆的寫法是「殭僕」或「殭傅」。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中,僵仆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如「殭僕」中的僵字可能寫作「殭」或「姜」,而「僕」的寫法也可能是「仆」或「傅」。

例句

1. 她的眼睛瞪得像僵仆一樣,讓人毛骨悚然。

2. 在那個陰森的墓地中,我看見了一群僵仆慢慢地逼近。

組詞

1. 僵屍:指被詛咒或巫術控制的行屍走肉。

2. 僵硬:形容身體或肌肉僵直、缺乏彈性。

3. 行屍走肉:形容生機全無、毫無感知與目的地行動的人。

4. 墓地:指用來埋葬屍體的地方。

近義詞

僵屍、行屍走肉、冷屍、屍骸。

反義詞

有生氣的人、活人、活力四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