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缰辔的意思、缰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缰辔的解釋

缰繩和辔頭。 清 戴名世 《甲戌房書小題文序》:“譬如仄徑窘步未嘗涉歷,氣浮力弱而遽試千裡之驥,銜勒不施,韁轡俱絶,其勢未有不颠仆者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缰辔”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āng pèi,由“缰”(拴牲口的繩子)和“辔”(駕馭牲口的嚼子和缰繩)組合而成。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意義
    指缰繩和辔頭,是古代駕馭牲畜(如馬、驢等)的工具,用于控制方向和速度。例如《初刻拍案驚奇》中描述:“那驢散了缰辔,隨他打滾,好不自在。”

  2. 比喻意義
    引申為掌控權力或局面。如清代戴名世在《甲戌房書小題文序》中以“缰辔俱絕”比喻失控狀态,強調對事物的駕馭能力。


二、結構與引證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比喻語境,如:


四、近義詞與關聯詞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權威辭典或古籍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缰辔的意思

《缰辔》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馬的辔頭和缰繩。在古代,人們用缰繩和辔頭來控制馬匹的方向和速度,因此,缰辔也常用來比喻對事物的控制和引導。

部首和筆畫

《缰辔》這個詞的部首是“缶”(fǒu),筆畫總數為14畫。

詞源來源

《缰辔》一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其中“缰”最早的意思是蛛絲,後來引申為指馬的缰繩。而“辔”最早是指繩的兩頭,後來演變為指馬嚼子上的銅環。所以,當“缰”和“辔”兩個字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缰辔”,表示馬的控制工具。

繁體字

在繁體字中,《缰辔》的寫法保持一緻,沒有任何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是不斷變化的,包括《缰辔》這個詞的字形。有些古籍中記載的“缰”字,它的上面是個“網”字旁,下面是個“穴”字旁;而“辔”字,則是上面是兩個“禾”字旁,下面是個“早”字旁。這是古漢字演變的一種形式。

例句

1. 他手握缰辔,熟練地駕馭着這匹駿馬。

2. 這位演員将自己的情感牢牢地掌握在缰辔之中。

組詞

缰繩、缰繩、缰具、缰繩、缰系

近義詞

駕馭、操作、掌握、引導、操控

反義詞

放任、放開、放松、釋放、自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