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田界。《國語·周語上》:“民用莫不震動,恪恭于農,修其疆畔,日服其鎛,不解于時。” 韋昭 注:“疆,境也。畔,界也。” 三國 魏 吳質 《在元城與魏太子箋》:“使農夫逸豫於疆畔,女工吟詠於機杼,固非 質 之能也。”
(2).引申為農田。
(3).邊界;邊境。《三國志·吳志·吳主傳》:“昔 雋不疑 漢 之名臣,於安平之世而刀劍不離於身……況今處身疆畔,豺狼交接,而可輕忽不思變難哉?”
(4).界限。《法苑珠林》卷四:“爾時衆生,懊惱悲泣,各封田宅粇米以為疆畔。” 宋 曾鞏 《地動》詩:“吾聞元氣判為二,升降相輔非相傷。今者無端越疆畔,陰氣焰焰侵於陽。”
“疆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詳細解釋:
田界
本義指農田的邊界,是劃分土地範圍的标志。例如《國語·周語上》提到“修其疆畔”,強調農民需維護田界以确保耕作秩序。三國時期吳質的書信中也以“疆畔”代指農田整體。
邊界/邊境
引申為地域或國家的分界線,如《三國志·吳志》中“處身疆畔”描述邊境地區的危險。此義項與“畔”單獨使用時的“疆界”含義一緻(如《楚辭》中“澤畔”指水邊界限)。
界限
泛指事物或概念的邊際,如宋代曾鞏《地動》詩用“越疆畔”比喻陰陽失衡的界限。此用法強調抽象意義上的分界。
綜合來源:以上解釋綜合參考了詞典釋義、古籍用例及單字“畔”的分析。如需更完整信息,可查閱《國語》《三國志》等文獻原文。
《疆畔》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指代邊界、疆域的邊緣,或者是河流的岸邊。
《疆畔》分為兩個部分:疆(田)和畔(田)。疆的部首是田,畔的部首也是田。疆的筆畫數為7,畔的筆畫數為8。
《疆畔》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詩經·邶風·燕燕》這首詩中。在這首詩中,疆畔用來形容邊界相連的兩個地區。
繁體字的《疆畔》為「疆畔」,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疆的書寫形式為「將」,畔的書寫形式為「畔」。這些字形和現代簡化字稍有差異。
1. 邊界上的村莊位于疆畔,風景優美。
2. 小溪從山中流過,疆畔的草地上有牛羊在吃草。
3. 這條河的疆畔是兩個不同的城市。
疆畔可以和其他詞組合形成新的詞語,例如疆域能指代疆畔的地區、疆域的範圍。
近義詞:邊疆、邊幅、邊沿。
反義詞:内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