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解發蒙。 明 鹿善繼 《為杜氏諸生送王邑侯之南儀部序》:“夫官,忙人也。令,忙官也。而 範陽 又稱忙地,公何自得閒與諸生講蒙哉!”
“蒙”是一個多音多義字,其含義和用法需根據讀音區分。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後的詳細解釋:
欺騙
表示用虛假手段使人上當,如“蒙騙”“欺上蒙下”。
例:他試圖用謊言蒙混過關。
昏迷或意識模糊
指暫時失去知覺或神志不清,如“蒙頭轉向”。
例:他被撞得蒙了幾分鐘。
胡亂猜測
常用于口語,如“瞎蒙”。
例:這道題不會做,隻能靠蒙。
遮蓋或承受
表示覆蓋或被動接受,如“蒙蔽”“蒙受”。
例:大雪蒙住了道路;他蒙冤多年。
愚昧或啟蒙
自然現象描述
形容細雨或雲氣,如“蒙蒙細雨”“蒙茸”(草木茂密)。
專指蒙古族,如“蒙古國”“蒙古語”。
例:蒙古族的傳統服飾獨具特色。
以上内容綜合了《漢典》《愛詞霸》等權威來源,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引用的原始網頁。
蒙是一個多義詞,可以有不同的解釋和含義。最常見的意思是指欺騙、誤導或隱瞞。比如,“他蒙騙了我”表示他欺騙了我;“别蒙我了,告訴我實話”表示别再欺騙我了,告訴我真相。
《康熙字典》中,蒙的字形拆分為“艹”和“冡”兩個部首,其中“艹”是草字頭部首,表示與植物有關的意義,而“冡”則具體代表了字的聲音。“艹”部在漢字中序為艹部第10個,而“冡”部則在漢字中排第12個。“蒙”共包含13個筆畫。
蒙字的來源與植物相關。它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的《詩經》中。蒙的繁體字為濛,通過加上辶部來表示“行走”的意思,并且加上冡部表音。
根據中國古代漢字書寫的規則,蒙在古時候的寫法為“冡艹艸”。可以看到,蒙這個字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其中“艸”和“艹”實際上代表了相同的部首。
1. 他蒙騙了我,我感到非常失望。
2. 我被他的謊言蒙騙了很久。
3. 别蒙我了,說出真相吧。
1. 蒙蔽:以謊言等手段迷惑、欺騙。
2. 蒙受:承受、遭受。
3. 蒙昧:愚昧、無知。
4. 蒙頭轉向:暈頭轉向、迷失方向。
1. 欺騙
2. 隱瞞
3. 虛僞
4. 歧視
1. 坦白
2. 坦誠
3. 公正
4. 真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