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整邊幅。指注意細節。《新唐書·溫廷筠傳》:“ 彥博 裔孫 廷筠 ,少敏悟,工為辭章,與 李商隱 皆有名,號‘ 溫 李 ’。然薄於行,無檢幅。”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龍飛相公》:“ 安慶 戴生 ,少薄行,無檢幅。”
“檢幅”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檢幅”指修整邊幅,引申為注重細節、約束言行。該詞常用于形容人對自身行為或儀态的規範。
文獻記載
語境特點
多用于批評性描述,含“行為放縱”“不修邊幅”的貶義色彩,常與“薄行”(品行輕薄)連用。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該詞,多見于古籍或文學研究領域。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用“注重細節”“自我約束”等替代。
檢幅(jiǎn fú)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對織物或圖畫等的尺寸大小進行檢查、核定和測量。
檢幅的部首是“⺈”(艸),其中“⺉”是左右結構的草字頭。它的筆畫數目是8畫。
檢幅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主要是由于當時在制造織物或繪畫作品時對尺寸的要求較高,因此需要專門進行檢查和核定。
檢幅的繁體字為「檢幅」。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檢幅的寫法可能存在一些變異。例如,可能會出現「檢富」、「檢黻」等字形。
1. 他花了很多時間來檢幅這幅畫,确保每個尺寸都是準确的。
2. 檢幅工作需要專業的儀器和經驗豐富的人員來完成。
1. 檢幅員(jiǎn fú yuán):進行檢幅工作的人員。
2. 檢幅儀(jiǎn fú yí):用于測量織物或圖畫尺寸的儀器。
檢幅的近義詞包括檢查尺寸、核定尺寸等。
檢幅的反義詞可能是隨意尺寸、不加限制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