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見覩的意思、見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見覩的解釋

見到。 元 陳克明 《粉蝶兒·怨别》套曲:“ 漢 相如 有朝歸故鄉, 卓文君 多曾親見覩,一星星自把衷腸訴,将我這受過的凄涼慢慢的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見覩”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現代漢語中的“看見”、“目睹”相同。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1. 核心含義與構成:

    • 見(jiàn):本義指眼睛看到、察覺。《說文解字》:“見,視也。” 引申為會見、見解等義。
    • 覩(dǔ):是“睹”的異體字或古字,意思就是“看見”。《說文解字》:“睹,見也。從目,者聲。覩,古文從見。” 段玉裁注:“覩為古文,則睹為小篆,俗字也。” 參考《漢語大詞典》。
    • 見覩:由兩個表示“看見”意義的單字複合而成,屬于同義複用,起到強調作用,意為“親眼看到”、“目擊”。參考《古代漢語詞典》。
  2. 詞義詳解:

    • 強調視覺上的直接感知,指事物或情景直接進入視線并被認知。
    • 帶有一定的客觀性,描述視覺感官接收信息的過程和結果。
    • 與現代漢語“看見”、“看到”、“目睹”含義基本一緻,但“見覩”更具書面語和古雅色彩。參考《王力古漢語字典》。
  3. 用法與差異:

    • “覩”與“睹”:在古文中,“覩”是“睹”的古文寫法或異體字。現代漢語規範字形為“睹”,“覩”已不常用,主要出現在古籍或特定引用中。因此,“見覩”等同于“見睹”。參考《辭源》。
    • 同義複用:古漢語中常用兩個意義相同或相近的字組成複合詞,如“觀看”、“聽聞”、“奔跑”等,“見覩”也屬于此類結構,其作用在于強調或使音節和諧。參考《古漢語詞彙綱要》。
  4. 現代使用情況:

    • “見覩”在現代漢語普通話中已極少使用,屬于古語詞或曆史詞。其功能完全被“看見”、“看到”、“目睹”等詞取代。
    • 在閱讀古籍、研究古漢語或進行特定仿古寫作時可能會遇到。參考《現代漢語詞典》。

“見覩”是一個古漢語複合動詞,由同義的“見”和“覩”(睹)組成,意為“看見”、“目睹”。它強調視覺上的直接感知,是“睹”的古字形式在現代規範字形下的體現。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再常用。

網絡擴展解釋

“見覩”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釋義

“見覩”即“見睹”,意為看見、見到。其中“覩”是“睹”的古體字,讀音為dǔ,五行屬火,部首為“見”。兩字連用強調“親眼所見”的動作。

二、用法與例證

  1. 文學引用
    元代陳克明在《粉蝶兒·怨别》中寫道:“卓文君多曾親見覩,一星星自把衷腸訴”,此處“見覩”指卓文君親眼見證并訴說衷腸的情景。
  2. 古籍用法
    “覩”在古漢語中既可表示“看見”,如《廣韻》注音“當古切”,也引申為“察看”或“聽見”。

三、相關詞語

常見搭配包括:

四、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覩”已逐漸被“睹”替代,多見于古籍或特定文學創作中。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與現代詞彙混淆。

别人正在浏覽...

礙夜抱肚币獻簿録不饒才策程督吃不克化頓弊頓肅罰爵蜚觀豐容甘肥感顧宮腰寒餧黃汗回瞻昏酣豁出去彠矩加入激聒今旦荊棘滿腹矜能負才極視考閱扣鐘狂豎袴管李逵滿滿流流面紗磨勒目眦盡裂偶詞旁勃判奂炮船前清俏皮話齊山客宂擾三木樓訾三條世父石脊詩家水魚碎玉零玑帖耳途窮王陵戆頑蒙蚊母武則天先聲後實謝康樂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