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尖頭木驢。《梁書·羊侃傳》:“賊為尖頂木驢攻城,矢石所不能制。 侃 作雉尾炬,施鐵鏃,以油灌之,擲驢上焚之,俄盡。”
“尖頂木驢”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語,需結合曆史背景和語言演變來理解:
結構與用途
尖頂木驢(又稱尖頭木驢)是古代攻城戰車,主體為木質結構,頂部尖銳、底部方形,外部覆蓋生牛皮以防火防箭,内部可容納士兵。主要用于掩護攻城人員接近城牆或挖掘地道。
曆史記載
據《梁書·羊侃傳》記載,該器械曾用于攻城,後被守城方用“雉尾炬”(帶鐵刺的油火裝置)焚毀。
成語含義
由“尖頂”和“木驢”組合而成,比喻人頭腦簡單、愚蠢無知,強調思維能力的低下。
語言演變
可能因“木驢”本身帶有笨拙的意象,加之“尖頂”暗含怪異外形,逐漸衍生出諷刺意味。
如需進一步了解攻城器械細節,可參考《武備志·軍資乘攻二》等古籍記載。
《尖頂木驢》是一個民間諺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執拗而愚蠢,不肯聽勸,固執己見的樣子。這個詞語常常用于戲谑或幽默的語境中。
《尖頂木驢》的部首是"馬",共包含13個筆畫。
《尖頂木驢》一詞的來源不明确,但廣泛流傳于中國民間,作為一種調侃和諷刺的方式。
在繁體字中,"尖頂木驢"的寫法是「尖頂木驢」。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尖頂木驢"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但意思基本保持一緻。
他就像一個尖頂木驢,無論别人怎樣解釋,他總是固執地堅持自己的觀點。
尖頂、木驢
執拗、固執、愚蠢
聰明伶俐、開明、靈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