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肩膊的意思、肩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肩膊的解釋

(1).肩膀,人頸下臂上的部分。 清 唐甄 《潛書·明鑒》:“ 陝 民之謡有之曰:挨肩膊,等 闖王 ; 闖王 來,三年不上糧。” 魯迅 《彷徨·示衆》:“同時,從他肩膊上伸出一隻胖得不相上下的臂膊來,展開五指,拍的一聲正打在胖孩子的臉頰上。”

(2).比喻能夠擔當的責任。 洪深 《雞鳴早看天》第二幕:“你放心好啦, 李先生 是有肩膊的人,我明天和他說,一定負責到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肩膊”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文獻例證

  1. 清代唐甄《潛書·明鑒》:
    “陝民之謡有之曰:挨肩膊,等闖王;闖王來,三年不上糧。”
    此處“肩膊”指身體部位,反映百姓對壓迫的忍耐。
  2. 魯迅《彷徨·示衆》:
    “從他肩膊上伸出一隻胖得不相上下的臂膊來。”
    描述人物動作時使用本義。
  3. 洪深《雞鳴早看天》:
    “李先生是有肩膊的人。”
    比喻責任感,強調人物的可靠。

綜合總結

“肩膊”既可指具體的身體部位,也可通過比喻表達抽象的責任感。其用法在文學作品中較為常見,尤其清代至近現代文獻中多用于刻畫人物形象或社會狀态。

如果需要更詳細的文獻出處或擴展解釋,可參考相關詞典或文學作品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肩膊

肩膊是一個常用的詞彙,主要指人體兩側連接頭和軀幹的部位。

拆分部首和筆畫

肩膊的拆分部首是⺼(月),總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肩膀》一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意為肩膀的兩側。它的形聲字構造,表示了人在兩腋之下扛圭瓖的圖像,圭瓖狀聲。

繁體

肩膊的繁體字為「肩膊」,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肩膊」可以寫為「膊肩」,但現代漢語一般将其颠倒,稱為「肩膊」。

例句

1. 我因為長時間挑重物,肩膊非常酸痛。

2. 他拍了拍我的肩膊,表示鼓勵。

組詞

肩膊可以組成以下詞彙:肩膀、肩頭、膊臂等。

近義詞

肩膊的近義詞有:肩頭、肩部、肩膀。

反義詞

肩膊的反義詞是:腰部、背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