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y mother] 對人謙稱自己的母親
(1).對人稱自己的母親為家母。 三國 魏 曹植 《叙愁賦》序:“家母見二弟愁思,故令予作賦。”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風操》:“ 陳思王 稱其父為家父,母為家母。”《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回:“這個非但我一個人感激,就是先君、家母,也是感激的了不得的。” 錢锺書 《圍城》五:“ 蘇老太太 來看家母,說了許多好話。”
(2).指外祖母。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風操》:“ 河 北士人皆呼外祖父母為家公家母, 江 南田裡間亦言之。”
“家母”是漢語中常見的謙辭,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基本定義
指對人謙稱自己的母親,屬于傳統禮儀中的自謙表達方式。拼音為jiā mǔ,注音為ㄐㄧㄚ ㄇㄨˇ,與“家慈”同義,常用于正式或書面語境。
用法與語境
詞源與曆史
該詞最早可追溯至三國時期,曹植在《叙愁賦》序中寫道:“家母見二弟愁思,故令予作賦”,明清小說如《初刻拍案驚奇》也多次使用,體現其曆史延續性。
相關誤讀辨析
部分資料提到“泛指妻子家庭”,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現代誤用。将“家母”與“許人”拆分讨論,實為錯誤解讀。
文化延伸
與“家父”“家嚴”等詞構成家族稱謂體系,體現傳統宗族文化中的謙遜表達習慣。現代口語中更多使用“我媽”,但正式場合仍保留“家母”用法。
家母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的是母親或家中的女性長輩。這個詞語可以用來尊稱自己的母親或者其他尊貴的女性長輩。
家母這個詞語的部首是“女”,筆畫數為9。
家母作為一個詞語的來源比較簡單直接,就是由“家”和“母”兩個字組合而成。其中,“家”表示家庭,“母”表示母親。
家母在繁體字中為「家母」,字形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家母這個詞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1. 我非常感激家母多年來對我的養育之恩。
2. 整個家族都親切地稱呼她為家母大人。
家母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
1. 家母之恩
2. 敬愛的家母
3. 大家母
4. 家母的微笑
家母的近義詞包括:
1. 母親
2. 媽媽
3. 娘親
4. 母親親
家母的反義詞為:
1. 家父
2. 父親
3. 爸爸
4. 爹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