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奏的意思、奔奏的詳細解釋
奔奏的解釋
奔走傳喻。《詩·大雅·緜》:“予曰有奔奏。” 毛 傳:“喻德宣譽曰奔奏。”一說,使人趨附。 鄭玄 箋:“奔奏,使人歸趨之。” 陸德明 釋文:“奏,如字。本亦作走。” 孔穎達 疏:“奔走者,此臣能曉喻天下之人以王德,宣揚王之聲譽使人知,令天下皆奔走而歸趍之,故曰奔走也。”參閱 馬瑞辰 通釋。
詞語分解
- 奔的解釋 奔 ē 急走,跑:奔跑。奔馳。奔突(橫沖直撞;奔馳)。奔流。奔騰。奔忙。奔波(勞苦奔走)。奔放(疾馳。喻氣勢雄偉,不受拘束)。私奔(女子私自投奔所愛的人,或跟他一起逃走)。 奔 è 直往,趨向:投奔
- 奏的解釋 奏 ò 作樂(?),依照曲調吹彈樂器:演奏。奏國歌。奏鳴曲。 封建時代臣子對皇帝陳述意見或說明事情:啟奏。奏議。奏疏。奏折。奏本。奏對。 呈現,取得:奏效。奏功。奏捷(取得勝利)。大奏奇功。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奔奏”是漢語古語詞彙,其含義及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奔走傳喻,即通過行動或言辭傳播君王的德政與聲譽,使民衆歸附。該詞出自《詩經·大雅·綿》中的“予曰有奔奏”一句。
二、注解差異
-
孔穎達《毛詩正義》
認為“奔奏”是臣子通過宣揚君王的德行與功績,吸引百姓主動歸附,即“曉喻天下之人以王德,宣揚王之聲譽使人知”。
-
毛傳與鄭玄箋注
- 毛亨(毛傳)解釋為“喻德宣譽”,強調傳播美譽。
- 鄭玄則提出“使人趨附”,側重通過行動引導民衆歸順。
三、文字考據
“奏”在古漢語中通“走”,故“奔奏”亦可寫作“奔走”。陸德明《經典釋文》指出:“奏,如字,本亦作走”,說明兩字互通。
四、引申義
該詞隱含積極傳播思想、擴大影響力的意象,常用于描述古代賢臣輔佐君主、宣揚德政的行為。例如《綿》詩中,周文王的臣子通過“奔奏”使周族強盛,體現政治號召力。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經》原文或曆代注疏差異,可參考《毛詩正義》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奔奏(bēn zòu)這個詞有着激動奔跑的意思。它是由部首“走”和“奔”組成。根據其拆分部首,可以發現它屬于“走”這個部首的詞彙,因此它含有走的意思。現代漢語中的“奔奏”通常用來形容音樂奏出的激情或動感。
來源: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并在現代漢語中被廣泛使用。它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古代樂曲演奏時的激昂奔放的情緒。
繁體:奔奏的繁體字為“奔奏”。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奔奏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仍然是使用部首“走”和“奔”來表示這個詞的意思。
例句:樂手們奔奏着激情四溢的音符,将觀衆帶入了一個狂熱的音樂世界。
組詞:奔跑、奔流、奔馳、奔忙、奔走。
近義詞:急速演奏、狂放彈奏、激情奏鳴。
反義詞:慢節奏、靜谧演奏、緩慢彈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