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假候的意思、假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假候的解釋

古代對邊境縣人民實行軍事編制,設伍、裡、連、邑四級,一邑之長稱假候。《漢書·晁錯傳》:“臣又聞古之制邊縣以備敵也,使五家為伍,伍有長;十長一裡,裡有假士;四裡一連,連有假五百;十連一邑,邑有假候,皆擇其邑之賢材有護,習地形知民心者。”假候, 漢 荀悅 《漢紀·文帝紀下》作“假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假候”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其具體含義:

一、作為成語的含義(中等權威性來源)

  1. 基本釋義
    指虛假的希望或表面美好的假象,常用于形容看似誘人但無法實現的事物。例如形容空頭承諾或華而不實的計劃。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批判性語境,如揭穿虛僞承諾(“他的承諾不過是假候”)或警示表面繁榮背後的危機(“經濟繁榮的假候終将破滅”)。

二、作為曆史術語的含義(低權威性來源)

  1. 古代軍事編制
    指漢代邊境地區實行的軍事管理制度中“邑”級單位的長官,隸屬層級為:伍→裡→連→邑,每邑設假候一名,負責基層防禦。

  2. 文獻依據
    出自《漢書·晁錯傳》,記載漢文帝時期為抵禦匈奴推行的邊防政策,強調選拔賢能擔任此職。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假候》的意思

《假候》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所期望的季節或天氣沒有出現,反而出現了其他的季節或天氣”。這個詞常用來形容事與願違的情況,例如期待春天卻遭遇寒冷的冬天。

拆分部首和筆畫

《假候》這個詞的部首是“亻”(人字旁)和“亠”(立刀旁),它的拼音為jiǎ hòu。根據漢字拆解規則,它可以拆解成六個筆畫。

來源

《假候》最早出現于《周易·坤》的注解裡。後來,這個詞也在其他文獻中出現過,如《詩經·衛風·氓》中有“雖則造次,室家薄甯□[假候]?”,以及《楚辭·離騷》中有“欲謝堯舜,時維劣候。”。

繁體

《假候》的繁體字為「假候」,保留了原詞的意思和拼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變化,所以《假候》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就我所知,目前沒有關于《假候》在古代的寫法的明确記錄。

例句

1. 春節本應是暖和的,卻遇上了一場冰雪,真是個假候!

2. 我原本期待今天能放個假,卻被安排了一大堆工作,簡直是個假候。

組詞

假期、候車、以假亂真

近義詞

暧昧、虛假、不真實

反義詞

真實、實現、如願以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