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ymphalid] 蛱蝶科的一種蝴蝶,翅膀呈赤黃色,有黑色紋飾,幼蟲身上多刺,危害農作物
亦作“ 蛺蜨 ”。蝴蝶。 晉 葛洪 《抱樸子·官理》:“髫孺背千金而逐蛺蜨, 越 人棄八珍而甘鼃黽,即患不賞好,又病不識惡矣。” 南朝 梁 何遜 《石頭答庾郎丹》詩:“黃鸝隱葉飛,蛺蝶縈空戲。”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 穆宗 禁中杏葉牡丹開,夜有黃白蛺蝶萬數飛集花間,宮人以羅巾撲之,無有獲者。” 林庚白 《六月七日作》詩:“緑到梧桐風力軟,飛來蛺蝶樹陰閒。”
“蛱蝶”是漢語中一個描述特定蝴蝶類别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源信息綜合解釋如下:
蛱蝶常出現在古典文學中,例如:
如需更完整的物種列表或具體分類信息,可參考權威生物學資料或百科詞條。
蛱蝶,讀音為jiá dié,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指一種昆蟲,屬于鱗翅目蛾科的一種小型蝴蝶。蛱蝶的身體小巧玲珑,翅膀上布滿了美麗的花紋,常常被人們用來形容柔美、嬌小、可愛的事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蛱蝶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即“虍”和“虍”,共有9個筆畫。
來源:《蛱蝶》一詞最早是出現在《詩經·小雅·南山有台》中的一句詩:“蛱蝶委蛇,餘亦楚狂。”意指蝴蝶扭動身軀的樣子,借代自己也懷着狂放的心情。
繁體:蛱蝶的繁體字為「蛺蝶」。
古時候漢字寫法:蛱蝶的古代漢字寫法為「蛺蜨」或「蛱蜨」。
例句:
1. 春風吹過,蛱蝶盛開的花叢中翩翩起舞。
2. 她的笑容像一隻蛱蝶,美麗而燦爛。
3. 我在田野裡捕捉到一隻五彩斑斓的蛱蝶。
組詞:蛱蝶翩翩、蛱蝶效應、蛱蝶舞、蛱蝶夢。
近義詞:蝴蝶、蜉蝣。
反義詞:鬼蛾、蚊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