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甲裳的意思、甲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甲裳的解釋

皮革制的戰袍。腰以上謂之甲衣,腰以下謂之甲裳。《左傳·宣公十二年》:“ 趙旃 棄車而走林, 屈蕩 搏之,得其甲裳。” 杜預 注:“下曰裳。” 楊伯峻 注:“此甲裳即《函人》之下旅,《漢書》 蘇林 注所謂髀褌也。”《周書·耿豪傳》:“ 沙苑 之戰, 豪 殺傷甚多,血染甲裳盡赤。”《宋史·嶽雲傳》:“ 潁昌 大戰,無慮十數,出入行陣,體被百餘創,甲裳為赤。” 明 姚士粦 《見隻編》卷下:“念當蟣蝨於甲裳,慮且羯夷乎 關隴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甲裳”是古代軍事服飾中的特定部件,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定義

“甲裳”指皮革或金屬制成的戰袍下半部分,與上半身的“甲衣”構成完整铠甲。其結構特征為:

二、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1. 《左傳·宣公十二年》記載趙旃戰敗時“得其甲裳”,說明甲裳是戰場上重要的防護裝備;
  2. 《周書·耿豪傳》描述沙苑之戰後“血染甲裳盡赤”,側面反映其防護作用;
  3. 《宋史·嶽飛傳》提到嶽雲“甲裳為赤”,印證甲裳在宋代仍廣泛使用。

三、延伸含義

在部分語境中(如成語),“甲裳”可引申為形容儀容整潔、莊重,如“甲裳之士”代指注重儀表的軍人。但這一用法較罕見,主要含義仍與軍事裝備相關。

四、材質與演變

早期多為皮質(見《周禮·考工記》“函人為甲”記載),後期隨冶鐵技術進步,逐漸出現金屬甲裳。其形制從單片皮革發展為編綴甲片的柔性下擺,兼顧防護與靈活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甲裳的意思

《甲裳》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衣裳整齊,具有軍人或官員的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甲裳》這個詞是由部首甲和裳組成,甲的拆分部首是由田組成,裳的拆分部首是由衣組成。甲裳這個詞的總筆畫數是13畫,其中甲的筆畫數為5畫,裳的筆畫數為8畫。

來源

《甲裳》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這部古代史書中,用來描述衛國的大夫胙定侯的儀态。後來,這個成語逐漸演變為用來比喻衣着整齊,體态端莊的人。

繁體

《甲裳》這個詞在繁體中的寫法仍然是「甲裳」,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些許不同,但《甲裳》這個詞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不過可能稍有差異。例如,《説文解字》中将甲寫作「㞢」,裳寫作「襄」。

例句

1. 他整理了衣裝,穿上一襲甲裳,顯得十分威武。

2. 她對衣着的要求非常嚴格,每天都穿着甲裳出門。

組詞

甲裳沒有特定的組詞。

近義詞

1. 衣冠整齊

2. 衣設華麗

反義詞

邋遢不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